某地最近出台一项机动车驾照考试规定:每位考试者一年之内最多有4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一旦某次考试通过,使可领取驾照,不再参加以后的考试,否则就一直考到第4次为止。如果李明决定参加驾照考试,设他每次参加考试通过的概率依次为0.6,0.7,0.8,0.9,求在一年内李明参加驾照考试次数ξ的分布列和ξ的期望,并求李明在一年内领到驾照的概率。
正确答案
ξ=1,表明李明第一次参加驾照考试就通过了,故P(ξ=1)=0.6。
ξ=2,表明李明在第一次考试未通过,第二次通过了,故P(ξ=2)=(1-0.6)×0.7=0.28。
ξ=3,表明李明在第一、二次考试未通过,第三次通过了,故P(ξ=3)=(1-0.6)×(1-0.7)×0.8=0.096。
ξ=4,表明李明第一、二、三次考试都未通过,故P(ξ=4)=(1-0.6)×(1-0.7)×(1-0.8)=0.024。
则李明实际参加考试次数ξ的分布列为
故ξ的期望Eξ=1×0.6+2×0.28+3×0.096+4×0.024=1.544。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杭州某学校与学生签订了《学生权利保障公约》,规定:“教师未经学生许可,不得查阅学生的私人日记,不得拆看学生的私人信件,每一位教师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列并公布学生的名次。”当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宣读公约后,学生们热烈鼓掌。 某地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小学教师否定“小学生有隐私权”,21%的中学教师反对“中学生有隐私权”。她们认为,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如果不熟知自己的学生,不掌握他们的秘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简答题)
杭州某学校与学生签订了《学生权利保障公约》,规定:“教师未经学生许可,不得查阅学生的私人日记,不得拆看学生的私人信件,每一位教师不得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列并公布学生的名次。”当校长在升旗仪式上宣读公约后,学生们热烈鼓掌。 某地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小学教师否定“小学生有隐私权”,21%的中学教师反对“中学生有隐私权”。她们认为,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的责任。如果不熟知自己的学生,不掌握他们的秘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并试对两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一位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张老师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师。在下一次考试中,这位学生考了87分,并从此爱上了学习。听到这个故事,李老师作了模仿:在全班推行"借分"制。她规定,55分以上的同学必须"借分",借1分要在下一次考试中扣5分。这个规定一出台,立即在全班引起了轩然大波。下面对张、李两位教师做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教学案例,并试对两位教师的做法加以分析,回答问题。一位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张老师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师。在下一次考试中,这位学生考了87分,并从此爱上了学习。听到这个故事,李老师作了模仿:在全班推行"借分"制。她规定,55分以上的同学必须"借分",借1分要在下一次考试中扣5分。这个规定一出台,立即在全班引起了轩然大波。下面对张、李两位教师做法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学校期末考试后要统计成绩,请你设计一个能够计算各班成绩及排名和对每位同学分数排序的软件,如果要设计此软件,以下最好的方法和步骤是()。
(单选题)
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单选题)
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多选题)
江西赣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暑假前夕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任何小学和初中都不得以考试方式选拔新生。可在该市的某县县城的几所学校,初一新生进行考试在当地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赣州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明确提到,要“叫停”学校里的快慢班、重点班、尖子班、提高班、实验班、特长班、兴趣班等。可在该市的部分县城中学,却在初一新生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明了要分重点班。 下列符合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
(单选题)
回首2014年,教育改革发展“马力十足”,各项新政不断出台,让人应接不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保证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国家始终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这表明()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②认识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③真理性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④对同一对象有时会产生多种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