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0415《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简答题)

详述《长亭送别》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长亭送别》是第四本的第三折。这一折戏写的是张生被逼上京赴考,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长亭送别的情景。时间是暮秋。地点是在郊外十里长亭。全折只有一场戏,剧情比较简单,主要内容是离别之情。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叨叨令]曲结束。主要写莺莺赴长亭送别时一路上的心情。这一段莺莺唱了[正宫端正好]以下三支曲子。第二部分,从“做见了科,见夫人了”至夫人长老下场,写长亭宴席上的别情。这一段莺莺唱了[脱布衫]以下八支曲子。第三部分,从[四边静]到结尾,写崔张话别,这一段莺莺唱了[四边静]以下八支曲子。全折均由莺莺主唱,所以这折戏主要抒写了她的离愁别怨,并从她眼中看张生和老夫人。戏中没有明显的正面冲突,但通过对莺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剧中人对送别的不同态度,反映了现实的矛盾和人物性格的冲突。第一部分,先写老夫人登场,作为本折戏的开端。通过她的独白,既交代了事件,也说明了人物行动的线索。莺莺上场后的第一支曲子[正宫端正好]先描画出一个碧云黄花、秋风萧瑟、北雁南飞、红叶满林的暮秋景色,从而衬托出离愁别恨所造成的痛苦的心情。“霜林醉”指酒醉则颜红,“霜叶红于二月花”本是自然景色,可它竟被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所染红。这一段唱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历来被誉为呕心沥血之作。[正宫端正好]是因景生情,[滚绣球]是由情及景。作者借助于途中和周围景物,以丰富的联想、夸张以及双关、对比等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来抒写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和眷念之情。与[正宫端正好]、[滚绣球]这两支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的曲子不同,[叨叨令]一曲则是利用红娘的发问,运用一连串排比、对称的句式,以通俗的口语,无遮无拦的直抒胸臆,补叙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愁绪,更加深了莺莺心理描写。第二部分,在开始的对白里,表现了老夫人对张生赴试的态度,并且重申了以中状元作为当女婿的条件,崔张的分离很显然是老夫人一手造成的。曲词部分集中地表现了莺莺在宴席上的感情。莺莺除了离别的痛苦之外,她还担心张生“情薄易弃掷”使自己“化作望夫石”。她和老夫人、张生不一样,在爱情和功名之间,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对世俗标榜的夫贵妻荣表现了极度的轻蔑和鄙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写长亭饯别的作品是数不胜数的,但像这套曲子中这样独具特色的描写是不常见的。作者通过莺莺的言行和感受,使人感到封建礼教、封建势力对青年爱情婚姻的扼杀。在离筵上莺莺的八支曲子,不仅成功地塑造了莺莺的艺术形象,而且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反映了两种思想的对立。第三部分,在[耍孩儿]、[四煞]等曲中,王实甫借用典故和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痛苦,“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五煞]表现了莺莺对张生旅途的关切和内心深处的疑虑。在男尊女卑、“富更衣,贵易妻”的封建社会里,这种疑虑是有现实依据的。结尾,张生辞别,莺莺流连徘徊、极目远送,[一煞]和[收尾]曲词十分精彩,有景有情,景为情设,情由景生,浑然一体,自然贴切,毫无雕琢斧凿的痕迹。“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了一幅黄昏时刻的秋郊夕照图,与开端的[端正好]所描写的景象相比,又是另一种低沉阴暗的情调。这样写,前后呼应,余味无穷。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背影》的主要内容及构思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左传》的思想内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离骚》的内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概述《诗经》的内容。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主要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概括《黍离》的主题及“黍离之悲”的意义。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现存的文人诗中最早的七言诗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