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5 个问题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材料三
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8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⑤敌对时期(1949-1972)
材料四
黄祸(Yellowperil)
黄祸(Yellowperil)是殖民主义时期美国和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煽动对亚洲民族,尤其是对中国的偏见的一个用语。从威廉二世正式提出“黄祸论”之后,西方列强各自根据自己不同的在华利益提出各种版本的“黄祸论”,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其所强调的内容也不断变换。其内容概括起来讲: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中国土地贫瘠,而且人口众多,人口对外扩张不可避免,而这必然要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散布世界各地,请老节俭,索酬低廉,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中国人野蛮好战,中国多年受外国剥削压迫,一旦强大起来,必然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中国人一旦采用西方的思想和技术,中国军事和经济必将迅速发展,会威胁全世界。
——薛衔天《百年潮》
材料五

简答题
1

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正确答案

形象:用道德治理国家;全国上下都注重以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作为
自身的行为准则,中国因而长治久安。
目的:反对封建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社会。

答案解析

“中国形象”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用道德治理国家……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长治久安”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要求“启蒙思想家……的目的”。可从启蒙运动斗争的对象和最终目的这一角度作答。
简答题
2

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列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典型事例。

正确答案

现象: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举例: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

“政治现象”可根据图片中的文字提示“19世纪末”“瓜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注意设问的时间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数目限制“三个”。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简答题
3

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个阶段形成的政治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解析

注意第④阶段的时间“1937-1944年”。此时的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做出了巨大贡献,故美国对当时的中国赞誉有加。
简答题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有关“黄祸论”的观点。请你联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说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观点:①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对西方优秀民族构成威胁。②中国人出国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③中国人好战,有民族复仇情绪。④中国人“威胁世界”。
不同需要: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动侵华战争,如八国联军侵华,殖民者宣言“黄祸”论,为自己的侵略做辩解。②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再次宣扬“威胁”论,以孤立中国,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从而遏制中国的正常发展,使中国永远处于虚弱不堪的地位。

答案解析

“观点”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华民族是‘劣等’民族……冲击西方的优秀民族”“中国人……抢了外国人的工作岗位”“中国人野蛮好战……对其压迫者实行报复”“中国人……威胁全世界”作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需要”是为其侵华战争做辩护;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需要”是孤立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
简答题
5

材料五中的图片反映了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误判,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牵制。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史实,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正确答案

原因: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上升;中国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冲击美国霸主地位。

答案解析

注意设问的时间限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从新中国在经济上和外交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角度作答。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主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瓜分中国的狂潮;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作用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近年来,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英国、中国等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所有这些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近年来,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这说明我国()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已经开始在国际社会上发挥主导作用 ③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 ④把谋求共同利益作为对外交往的出发点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近年来,造假、欺诈、拖欠、赖帐事件频频发生。呼吁诚信道德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最强音。这体现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外资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进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结合近年来中国与外国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对外开放转向、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