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这样评论陶渊明:“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更加抑扬,更离真实。”从《饮酒》和《读,〈山海经〉》中可以看到陶渊明人生理想的不同侧面。在《饮酒》中,陶渊明抒发了他归隐后幽静闲逸、悠然自得的心情,他已经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达到了“物我俱化、物我两忘”的境地,从自然中领悟到了“心远地自偏”的人生真谛。鄙视功名利禄,厌恶尘世中的喧嚣纷争,享受和平宁静、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的美好愿望和人生理想。然而,人总要生活在社会中,并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况且陶渊明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他有理想,有抱负,希望能像西周的稷、契那样拯时济世,归隐本非他的意志。所以,他虽然安贫守贱,把自己的志趣寄托于田园,但对社会的黑暗和自己抱负的无法实现终究不能完全忘怀,他的《读〈山海经〉》正是这种心情的体现。在这首诗中,精卫誓将填平浩瀚大海的坚毅精神,刑天宁死不屈地反抗上帝的叛逆性格,正是诗人所热烈赞颂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表明了诗人为这些牺牲者的壮志不能实现而惋惜,表达了他对现实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这与他在《饮酒》中所表达的感情虽然外在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就是希望消除社会的黑暗,人人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而《桃花源记》正是这种人生理想的体现。
在“桃花源”中,生活富裕,和平安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人参加劳动:“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劳动所得全归自己所有,没有剥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四句诗见《桃花源诗》);他们“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这实际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与秦、汉、魏晋等封建社会相对立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在他所虚构的“桃花源”中得到了实现。尽管这三篇作品题材、体裁、风格各不相同,但作者所表达的人生理想是完全一致的:消除黑暗,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人自由平等,人人劳动,生活富足,和平安宁。
(简答题)
结合《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分析陶渊明的人生哩想。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概括《读(山海经)》的主题。
(简答题)
概括《读(山海经)》的主题。
(单选题)
《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的作者是()。
(单选题)
陶渊明先生在读山海经时写下《读山海经·其一》,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单选题)
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一诗抒发的感情,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填空题)
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是(),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填空题)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简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桃花扇》高超的结构艺术。
(填空题)
《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管《山海经》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