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李明最近愁眉不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统计,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11万。李明参加大学生就业招聘会,因为专业技术知识不满足企业需要,他看中的几家外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都拒绝了他。同意要他的几家单位,李明又嫌弃没名气、工作累、报酬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及社会各界“合力”解决。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政府和大学生应做出哪些努力?

正确答案

①大力发展经济(或发展生产力),促进就业,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
②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④大学生要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答案解析

关于就业问题如何解决教材有较为明确清晰的表述,即包括政府和就业者自己,政府角度分为根本举措和直接举措,根本上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直接的举措政府就是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机制,扩大规模,改善结构。就业者,具体本题是大学生,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市场需求,故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常规思路的题目。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就业问题解决的举措。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北京某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受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三(9)班学生对“就业”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如下信息:材料一: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择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自主规划自己的职场生涯。 同学乙:我要找一份很体面的工作,最好是国家公务员,不能让别人瞧不起。 同学丙:只要能给我安排一个比较固定的工作,没有失业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材料二:“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据有关部门预测,随着尝试进程的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从2006年至2015年,全国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40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该班同学为什么要选择“就业”这一课题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