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始:首先在DNA模板上辨认起始点,无论真核或原核细胞DNA都有特定的复制起始部位。复制开始时,由解链酶使DNA双链解离,拓扑异构酶(主要是Ⅱ型酶)在将要打结或已打结处作切口,下游的DNA穿越切口并作一定程度的旋转,直至将缠结打开或解松。随即SSB和解开的单股DNA相结合,以保持链的分离状态,裸露出一部分DNA,指导引物酶与6种前引发蛋白(prepriming|proteins)组成的引发体附着其上。引发体的n’蛋白可识别DNA上的引发结构,一旦认定后,即用ATP除去SSB。继而引物酶催化引物RNA的合成,原核细胞的引物RNA含1~5个核苷酸。真核细胞DNA的复制常有多个起始部位,待引发体在前一起始部位准备就绪后,可借其自身的ATP酶活性,利用ATP释出的能量转移到下一个起始部位,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合成整个DNA分子为止。DNA分子的每个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replicon),由于此时DNA双链分开而像叉的部分,称为复制叉。随着DNA双链沿复制方向逐渐解离,复制又又将随复制方向而移动。
(2)延长:
1)真核生物:DNA的两股链呈反向平行。一股单链的复制叉前移方向为5’→3’,另一股单链则为3’→5’方向。已知DNA聚合酶只能按5’→3’方向聚合产生新DNA链,其模板链必须是3’→5’走向。因此,将3’→5’走向的这条模板链称为前导链或领头链。子链可沿复制叉前移方向连续合成。另一条5’→3’走向的模板链称为随从链,其子链的合成方向恰好与复制叉前移方向相反,所以不能连续合成。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在随从链上合成100至数百个不连续的DNA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经DNA聚合酶Ⅰ的5’→3’外切作用,除去许多冈崎片段上的引物,并催化其3’端延伸以修补缺口,最后连接酶将各片段逐个连续成一条完整的DNA新链,这种领头链的连续合成与随从链的不连续复制,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原核生物:DNA链的复制往往从一定的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称为双向复制,复制叉中,领头链亦可不间断地延长,其随从链上则出现1000~2000个冈崎片段。还有一些低等生物如质粒(plasmiD.,复制时采取滚环复制的方式。环状DNA双链的一股先打开一个缺口,其5’端向外伸展,在伸展出的单链上进行不连续复制;未开环的另一段则可一边滚动一边完成一条新内环股的复制。
(3)复制终止:不需要特定信号,亦不需要特殊蛋白质参与,待模板阅读完毕,两个新DNA分子宣告诞生。
(简答题)
试简述DNA的复制过程。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