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类00525《公文选读》
(简答题)

唐五代时期,牒作为凭证性公文主要有哪些用途?

正确答案

唐,发给僧尼凭证,叫度牒,委任吏员,叫黄牒。
五代,参加策试优秀者,称优牒。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唐代多以牒作为凭证性文件之名,例如,政府发给僧、尼的身份凭证,称为“()”;委任吏员的凭证,称“()”。五代,对参加策试成绩优秀者,发给“()”,在升迁上可凭此优先。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民国时期取消了谕作为独立公文文种的地位,但谕作为训示、批示的行为并作为公文内容仍然存在。谕下发时,可采用的方式有()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作为皇帝行遣小事的公文,宣头主要运用于以下历史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将刺作为官府之间询问事宜的平行公文的时期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此前的历史阶段,该名称,仅作为发出公文的动作,或指称公文的外形特征,可视为()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清代,用来证实所差官员身份,便于差官通过关津并动用驿站车马的凭证性公文文种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批是民国时期依照古代公文而设置的用于()的答复性下行文种。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清初勘合公文,偏重于()官署派往()衙署差官的身份;清代中、后期,勘合的用途逐渐演变为侧重于作为沿途关津()的凭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民国时期公文中,两个机关就同一事项用函往复联系、商洽时,其询问在先的“函”,称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