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其中一人考上公务员,另外两人成为老师和作家,已知: (1)小张和作家都在北京工作; (2)老师在上海工作; (3)毕业后小李乘坐高铁去看望过考上公务员的同学。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张是老师,小王是公务员
B小李是作家,小张是公务员
C小王是作家,小李是老师
D小王是老师,小张是作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某单位有五名业务骨干小张、小王、小赵、小丁、小李参加了一次技能测验,他们的测验成绩为:小赵没有小李高,小张没有小王高,小丁比小李高,而小王不如小赵高。 请问,小张、小王、小赵、小丁、小李测验成绩谁最高?()。
(单选题)
小李、小张、小马、小王在一起讨论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情况,小李说:"N地区的廉租房建设得都不错。"小张说:"N地区没有廉租房建设得好。"小马说:"N地区有的廉租房建设得不好。"小王说:"N地区还是有廉租房建设得不错的。" 假如小张和小马都说错了,那么,可以推出()。
(单选题)
总经理:我主张小王和小李两人中至少提拔一人。董事长:我不同意。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表述了董事长实际的意思?()
(简答题)
小王在大学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任教于某市一重点小学。刚上班,他总觉得自己的专业基础比较扎实,教学方法先进,吃老本足够了,备不备课都无所谓,前两学年还勉强适应教学要求,可是后来发现给学生传授知识时越来越吃力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差,于是整天苦闷彷徨,垂头丧气。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想法和做法进行分析。
(简答题)
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到某市郊区的一所小学任教。校长根据她来校后的工作表现,第二学期就让她担任了班主任。但她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常常利用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向学校申请一些不必要的经费。 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也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搞好班级工作和提高学生素质上,而是利用班主任的便利条件,常常借调换座位、配班干部、评“三好学生”等机会向家长讨要好处,在师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问题: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李的做法进行分析。
(单选题)
公司规定,将全体职工按工资数额从大到小排序。排在最后5%的人提高工资,排在最前5%的人降低工资。小王的工资数额高于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小李的工资数额低于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如果严格执行公司决定,以下哪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Ⅰ.小王和小李都提高工资 Ⅱ.小王和小李都降低工资 Ⅲ.小王提高工资:小李降低工资 Ⅳ.小王降低工资:小李提高工资
(简答题)
在唐代,中央政权所办的多类学校中,在校学生的总名额为2681人,其中,学习-9生产有关的天文、兽医等专业的只有240人,其余2000余人毕业后都是直接充实政权机构,充当国家和地方各级官吏。 据统计,美国现有600所大学设管理学院或系科,拥有大学生70万,研究生10万。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设立专门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学院和系科以外,还把中央和地方所属党校都纳入统一的干部教育体系之中。
(简答题)
在唐代,中央政权所办的多类学校中,在校学生的总名额为2681人,其中,学习-9生产有关的天文、兽医等专业的只有240人,其余2000余人毕业后都是直接充实政权机构,充当国家和地方各级官吏。 据统计,美国现有600所大学设管理学院或系科,拥有大学生70万,研究生10万。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设立专门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学院和系科以外,还把中央和地方所属党校都纳入统一的干部教育体系之中。
(简答题)
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