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简答题)

材料一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如果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我们中国基本处在温带气候,又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非常适宜农耕文明的生息繁衍。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一直以农业立国,而雨水又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家给人足。反之非旱即涝,则会颗粒无收,饿殍遍野。正是基于这一利害关系,古人对龙的威力产生了敬畏,形成了龙的图腾崇拜。龙作为图腾最初源于远古的太皞部落。史载太皞部落居江淮流域,以龙命官。后来,随着历史的向前推进,各部落间因战争、迁徙、杂居、通婚等因素,彼此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就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广泛的龙图腾崇拜。材料二龙在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传统地位。老外没有中国人这般大方,他们口里叫中国龙叫做dragon,dragon在西方的神话中是恶魔的象征,有点类似于我们口里的“夜叉”;好莱坞电影里倒是经常出现西方人眼睛里龙的形象,一个大号的蜥蜴,然后绑上两个大翅膀,嘴里能喷火,风靡世界的电影《哈利伯特》里就有过哈里骑着大扫帚斗龙的镜头,自然是处于不被人喜欢的凶恶角色。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

正确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
②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决定认识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可知材料的中心意思有:一是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影响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二是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第二步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决定认识知识分别进行分析上述两点即可。最后组织答案时,运用材料+理论知识的模式,不可知识和材料脱离。
考点:物质决定意识和实践决定认识知识点。
点评: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依据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 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 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