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司法卷二
(单选题)

2006年8月21日,甲因犯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2011年6月20日,甲又把盗窃罪。对于甲的量刑,下列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A甲具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

B甲不构成累犯

C对甲的盗窃罪不能适用缓刑

D对甲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缓刑考验期的起算是从缓刑判决确定之日开始的(《刑法》第73条),在本题中应该是从2006年8月21日到2011年6月20日为缓刑考验期。甲在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对甲应当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故D选项正确。
但其本身不是法定从重处罚的情节,故A选项错误。
由于缓刑不是刑罚执行方式,无论缓刑考验期满后还是期满前,都不能成立累犯,故B选项正确。
甲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说明其社会危险性比较大,仍具有再犯罪的危险,故,不能再次适用缓刑。故C项正确。选择错误的,故A项当选。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1998年5月15日,甲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1998年12月1日,法院以诈骗罪终审判处甲有期徒刑3年。2003年1月,经复查发现甲犯罪时尚未满16周岁,法院根据刑法规定改判甲无罪,予以释放。甲被释放后请求国家赔偿,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甲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甲因犯数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0年,服刑13年被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的第6年,甲盗窃一辆汽车而未被发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第4年,甲因抢劫而被逮捕,交代了自己在假释考验期内盗窃汽车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甲因犯抢劫罪被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经一审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甲上诉,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缓判决。根据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2005年8月17日,K县公安局对涉嫌故意伤害罪的陈某取保候审,2006年7月20日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因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检察院于7月21日决定继续对陈某取保候审,并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被告人徐某,男,1990年6月29日生。2004年3月9日夜里,拦路抢劫一KTV下班服务员,抢得现金300元;2005年8月25日盗手提联想电脑一台,价值6500元;2005年12月20日将放学的农村留守初二女生丁某强奸;2006年7月12日,诈骗一外地务工的农民工4600余元。徐某对下列哪些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付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付某自2006年8月12日被羁押,判决自2007年1月12日生效执行,如果付某未获减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某甲因犯故意杀人罪被A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一审判决后,甲在上诉期内提起上诉,后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维持原判,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本案中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