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造山带一般由高原、逆冲带、前陆挠褶带和后陆变形带四部分组成,其中逆冲带和前陆挠褶带普遍见于碰撞造山带中,而高原和后陆变形带只出现在造山带的某一特定部位。
四种基本类型:挤出型、上驮型、穹隆型与底辟型四类。
1)挤出型(喜马拉雅型):是宽阔大洋闭合的产物,是一对活动大陆边缘的碰撞,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都比较强烈。
当碰撞作用发生于两个活动大陆边缘时,因俯冲作用受阻而使增生杂岩体加厚向上隆起和岩石圈地幔缩短增厚向下挤入作用十分强烈,从而导致后来的岩石圈地幔拆沉和上部的强烈隆升,形成挤出型碰撞造山带。
2)上驮型(阿尔卑斯型):指发育短暂的陆间洋盆闭合,两个不成熟的被动陆缘发生碰撞,造成两个陆缘的强烈逆冲叠覆。这种情况下,增生杂岩增厚向上隆起和岩石圈地幔缩短增厚向下挤入的作用不十分强烈,而叠覆式推覆作用的向前推进,导致前缘背向逆冲作用和后缘伸展变形非常发育,形成上驮型碰撞造山带。
3)穹隆型(秦祁型):当一个被动陆缘与一个成熟的活动陆缘的碰撞时,因推动力有限,使消减主要以拆沉陷落的形式进行,从而引起地幔强烈地热挠动,地幔物质上涌到地壳底部呈大面积隆起而形成穹隆型碰撞造山带。穹隆型碰撞造山带是指被地幔穹隆支撑而没有明显山根的造山带而言。
4)底辟型(天山型):一个被动陆缘与一个成熟的活动陆缘的碰撞,因推动力有限,使消减主要以拆沉陷落的形式进行,从而引起地幔强烈地热挠动,地幔物质上涌沿狭窄通道上升到中下地壳,引起地壳受热膨胀而呈底辟式上升,下部则挤入地幔形成山根。
(简答题)
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组成,包括哪4种基本类型?各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