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病人的心理问题干预工作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认知方面心理问题的心理干预。在人格方面,内向的人多关注个人身体方面的变化;癔症性格的人敏感多疑,易于对症状做出严重估价;而A型性格者易于忽视症状;处于激情状态中的人易产生认知偏差,忽视症状;缺乏医学知识的人可忽视有明显预警意义的症状,也可能将正常的生理现象视为重病的象征。
(2)情绪反应及心理干预。病人的心理反应中最突出的就是情绪问题,常见的情绪反应有:
①焦虑。是一种对自己疾病的预后和个人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医务人员要热情、主动,认真,采取心理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病友关系。对某些检查和治疗方法给以简要介绍,使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手术之前的心理准备是心理干预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是一种减轻焦虑的好方法。
②恐惧。是由自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情绪。儿童病人的恐惧多与黑暗、陌生和疼痛相联系,成年病人的恐惧多与住院、损伤性检查、手术疼痛和后果、将来的生活能力等联系。心理干预时要认真分析病人的心理特点、恐惧的原因和促成因素。运用会谈技巧,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变病人的认识,达到减轻或消除恐惧情绪的目的。
③抑郁病人的抑郁情绪,主要由治疗不顺利、不理想,缺乏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所致,其次同病人的年龄、人格、家庭因素也有关系。医务人员要提供有希望的治疗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解释和开导,尽可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逐渐树立治病信心与勇气;增加病人的娱乐活动内容,转移病人的注意,鼓励病人与病友间的接触。对有过轻生念头的抑郁病人,应注意其心理变化,增加接触机会,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影响病人的情绪,建议病人与心理医生保持联系。
④孤独感。儿童病人和老年病人的孤独感更明显一些,医护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多与病人交谈,帮助住院病人。
⑤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多见于治疗受挫的病人。加强医院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与服务质量,增加医患间的沟通,为病人提供疏泄机会,以防止和消除不良情绪。
(3)病人的行为问题与心理干预。病人的行为问题主要有被动依赖和不遵医嘱。被动依赖是病人把某些目标的实现寄托在他人的帮助上而产生的。医护人员要指出危害性,鼓励病人克服困难,尽快地摆脱依赖性的病人角色。对于不遵医嘱,医生可以通过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纠正病人对检查及防治措施的错误认识和不正确的态度、耐心解释、反复说明、简化治疗方案与程序以及用行为技术等手段提高遵医率。
(简答题)
如何做好病人心理问题的干预工作?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