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2015年十大流行语中,既有“获得感”“互联网+”“创客”等政经领域产生的新词入选,也有“颜值”“网红”“主要看气质”等流行于网络的语言。这表明()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B流行文化是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

C人们的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D实践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网络热词的产生、传播和使用,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故A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说法错误,大众文化是就文化的传播性和广泛性而言的,并没有界定文化的性质和内容。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文化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二是文化的内容必须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不能简单地把流行文化与倡导的大众文化等同起来,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试题

  • (判断题)

    “交运”品牌于2015年荣获“全国十大交通运输文化品牌”称号。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国梦”“光盘”“逆袭”“土豪”“女汉子”“奇葩”“点赞”上榜2013年十大流行语。材料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0年8月3日网易新闻网报道: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近日公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客观地说,这十大流行语,都是上半年与民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大事的一些精华和“浓缩”,或是世俗生活的一些主流现象。这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2010年1月28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纠结”“蚁族”。这体现了()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土豪、时间都去哪儿了、正能量、点赞”等十大流行语在客观、真实地记录了2014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欺实码”等选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报载,“久耕托市”,“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欺实码”等选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每个网络流行语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理性思考。这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2年12月30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2年十大流行语”,年度热词“正能量”位居榜首。但今年最为火爆的“屌丝”“蛋疼”等因其格调不高不在其中。对这一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真实记录了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今年春夏季走过的轨迹: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客观地映照了时代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现象,反映了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焦点信息。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