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者的兴趣。接受者总是先从某种渠道得到有关某部作品或多或少的信息,从而激发起阅读兴趣。兴趣的真正建立,还须作品的先期信息、后期信息与接受者的阅读动机、需求相呼应。
接受者的审美心态。接受者需要暂时与现实生活隔离,以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这是种与审美对象契合的审美态度,一种充分投入到作品的意义世界中去的自由的心境。
接受者的对话愿望。阅读是接受主体主动、自主的精神活动,也是接受者与他人及外部世界交往、交流的方式,与作者或作者对话交流。从根本上说,阅读作品出于自觉或不自觉的与他人(包括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精神对话的需要。自觉的对话意识是种主动姿态,它不仅使接受者处于与作品、作者平等的地位,还有利于自由、愉悦心境的保持与个性创造力的发挥。
(简答题)
简述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的条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文学作品要成为接受客体需具备哪些条件?
(判断题)
欣赏式的接受比一般的阅读式接受要进一步,它至少可以做到与作品息息相关,心领神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但也没有完全实现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
(多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在文学阅读活动开始时,这种生活中的情绪状态不可能截然中断,会伴随读者进入阅读过程,影响阅读效果。读者的这种影响阅读的情绪状态,就叫做接受心境。这些心境产生的原因有()。
(多选题)
文学阅读(接受)应当是一种审美方式的阅读,能够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审美要求,因此,通常把文学接受的审美价值属性本身分为以下几层次即:()。
(简答题)
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简答题)
简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
(简答题)
简述文学接受与文学鉴赏的异同。
(简答题)
简述文学接受活动中接受主体的创造性的体现。
(简答题)
简述儿童读者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