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论述姚鼐(或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理论。

正确答案

(1)桐城派是清代最正统的散文流派,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时序相接,同为安徽桐城人,人称“桐城三祖”,其中姚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理论代表了桐城派的基本理论。
(2)主张写作过程中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相济”。第一,“三相济”说直接渊源于方苞的“义法说”,方苞的“义”是指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法”则是指文章法则,姚鼐则在方苞的基础上,把“雅洁”作为评价内容和文辞两方面相统一的最高艺术审美标准。第二,“三相济”说,历史地植根与宋学与汉学论争之学术风气之中而有所折衷,宋学指的是清代官方哲学程朱理学,汉学即考据学,可见他讲考据,重在义理,归在词章,意在折衷,以助文之境为考据,以文章之学为鹄的。第三,“三相济”说,深刻地表达了他认为文章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真知卓识。
(3)重视文章构成中“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八要素。第一,姚鼐的八要素直接渊源于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的散文艺术四要素。第二,姚鼐在刘大櫆的基础上作了更加系统、深刻和辩证的论述,从创作过程看,“神、理、气、味”指的是艺术构思,“格、律、声、色”指的是艺术传达;从创作成果看,“神、理、气、味”指艺术精神,“格、律、声、色”指艺术形式。姚鼐之所以强调二者的结合,这和他重视创作主体的循才运法、执法杨才的见解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4)首创散文风格学上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一,姚鼐在“阳刚阴柔”说,是历代艺术哲学思维的审美积淀,《周易》、《文心雕龙》、《沧浪诗话》都有相近论述。第二,此说是他对“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的层层交织、精粗错综而网结的绚丽艺术风格的精当概括,揭示了形成两种美学风格的基础是作者特殊的才性和文章神气声色的结合,也就是人的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统一。姚鼐认为阳刚阴柔可以偏胜,但不可偏废,姚鼐本人更为推崇阳刚之美。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述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以安徽桐城人()、刘大木魁、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中期最大的散文流派。在艺术上,选材精当,行文畅达,结构谨严,雅而不奥,质而不俚,清通自然。这些都体现了桐城派散文是中国古典散文的总结的结果。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清中叶方苞、()、姚鼐创作的散文被称为桐城派散文。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下列属于桐城派作家姚鼐的散文作品的是()。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以方苞、姚鼐、刘大魁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提出“()”的主张。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桐城派的优秀散文作品,记人叙事如方苞的《()》,写景的名作则以姚鼐的《()》为代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