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单选题)

20世纪20—30年代,面对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耕者有其田”;中共则进行了土地革命。二者都()

A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B要求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C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D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智商分布规律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用艺术作品"为抗战发出怒吼"的艺术家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关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