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指标包括,
①储备与进口的比例。这种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比例以40%为标准,以20%为最低限。如果该比例低于30%,就必须对国际收支进行调整。特里芬认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应满足该国3个月的进口需要,即为全年进口额的25%。这一指标简便易行,故被普遍采用。其局限性是忽略了因资本流动引起的对外支付及干预市场的储备需要。
②储备与外债余额比例。这是反映一国对外清偿能力和资信程度的指标,直接影响到一国举借外债和引进外资的顺利展开。
③储备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而言,一国经济规模越大,发展速度越快,对外依赖程度就越大,受外来冲击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需要更多的储备来满足其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