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材料一: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只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 材料三: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体系上,分别采用中国、欧洲和阿拉伯等不同的音乐体系。

简答题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正确答案

①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答案解析

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课本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结合材料分析,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优秀的音乐作品,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简答题
2

结合材料三,谈谈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原因的理解。

正确答案

①材料三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②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答案解析

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课本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别吸收和借鉴了其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坚持了兼收并蓄的原则。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