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疑问语气词主要由四个:乎、哉、欤(与)、耶(邪),这四个字可以分为三个用途:
(1)纯粹传疑:乎
纯粹传疑,是因为问者并没有了解任何有助于回答这一问题的材料。如果对话人不答复,说话人很难猜到答案:“管仲俭乎?”这只是指句中没有任何反诘副词来说的。如果句子中有反诘副词,(如:而况今之人乎)或类似反诘副词的词组(如:不亦乐乎),那又不同了。
(2)纯粹反诘:哉
“哉”字和“乎”字最大的分别是:“乎”字不靠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的帮助,它本身可以表示疑问;“哉”字永远不能表示纯粹的疑问,而且要靠疑问代词或反诘副词的帮助,才能表示反诘。“虽强劲何益哉?”
(3)要求实证:欤(与)、耶(邪)
A.“欤(与)”字作为疑问语气词,它的一般特点是要求实证。说话人猜想,但是不能深信不疑,所以要求对话人予以实证:“是鲁孔丘与?”
B.《墨子》、《庄子》、《荀子》等书,在这一用途上,常常不用“与”而用“耶(邪)”:
“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墨子》);“然则子无师邪?”(《庄子》)
C.但是也应当注意,在这些著作里,“邪(耶)”同时也用于纯粹传疑,而且用于纯粹反诘。可见由于方言不同,“与”和“邪”用途的广狭也不相同。
(4)“乎、与、邪”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可以用于选择性的疑问。
“敬叔父乎?敬弟乎?”;“子巧与?有道与?”
“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简答题)
试述上古时代主要的几个疑问语气词的用途?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