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启动了《中华大典·藏文卷》的编撰工作,计划用15年时间,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这直接体现了()。
A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和保护藏族人民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权利
B我国坚持民族团结原则,增强民族凝聚力
C我国实行民族区域,保护藏族人民自主管理民族文化的权利
D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藏族人民的信仰自由权利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平等。
相似试题
(单选题)
60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开国盛典这一历史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作品属于革命历史 ②画家吸取了传统山水画的特点 ③开国大典举行时中国大陆已经全部解放 ④毛泽东在盛典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单选题)
2009年是孔子诞辰2560年,2009年9月28日上午,在曲阜举行祭孔大典,数百名海外华人、华侨和侨界领袖一齐前来参与祭孔大典活动,港澳台地区也派出了祭孔参访团前来祭孔。同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孔庙举行了祭孔活动。举行祭孔大典()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③有利于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是文化复古主义的重要表现
(单选题)
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这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
(简答题)
2012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2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认识。
(简答题)
2012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2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简答题)
2012年7月22日是“老西藏精神”提出22周年纪念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卓著,真实记载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时也记载了西藏军民共铸“老西藏精神”的英雄壮举。“老西藏精神”如同火炬,经过几代人的接力传承,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和赖以团结奋斗、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更成为驻藏部队戍边卫国、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 (1)“老西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看法。
(单选题)
2007年4月19日上午,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了主题为“和谐中原,和谐中华”的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一深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举动渊源于()
(单选题)
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官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单选题)
“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就通过法国传入欧洲。巴黎曾成为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法国的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笛卡尔、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都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伏尔泰在其名著《风俗论》中写道:“中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相匹的悠久历史,而且形成了光辉的理性主义文化。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尚处在神话传说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在编撰自己的历史了。”温总理演说中对伏尔泰名著《风俗论》的引述,从一个侧面向世人说明中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