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某教师在讲述《未成年的保护》时,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教师:现实生活中总是有很多困难和危险,有时需要我们未成年人单独去面对。比如说,同学们有过单独在家的经历吗?假如这时有贼进入你家,你会怎么办呢?(稍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美国电影《小鬼当家》中的主人公墨菲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放映《小鬼当家》电影片段2分钟)放映结束后教师总结: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出,墨菲和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保护了自己。可见,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更需要未成年人自身的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青少年怎样自我保护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结合上述材料和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的要求,评价一下这位教师的课程导入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正确答案
(2)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3)此课程导入体现了趣味性原则,播放美国电影《小鬼当家》片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此课堂导入体现了有效性原则,导入与后面所要讲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实现了无缝连接。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某教师在讲授《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度比较大、篇幅比较长的特点,将课堂导入设计为讲述历史故事“白帝城托孤”,然后引出对课文的讲解。对这一导入环节的设置,评价恰当的是()。
(单选题)
在讲述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知识点时,某教师引用了徐悲鸿老先生的名言名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该教师运用了下列哪种教学方法?()
(单选题)
某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课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讲述包身工的故事。以下对教师的这一做法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1.这个典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试着对比作者自身,说说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个典故的呢?3.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六一居士传》一课时,在讲述文中引用《庄子?渔父》的典故时设计的三个问题,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简答题)
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小石在放学回家时经过校门口的拐弯处,被歹徒刺死。家长要求学校赔偿,而学校则认为孩子已经放学,并已离开学校,学校无过错。 请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指出学校对未成年人应担负哪些安全责任?请你为学校提出一些加强学校安全的防范措施。
(简答题)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课室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如当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知觉的背景。 问题: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知觉的哪种特性,并阐述影响这种特性的因素。
(简答题)
某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在讲到“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哪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结束后,教师做补充。举了一个刚刚发生在校园内的事例:我们学校的一位初一学生,早上上学时,在爬教学楼楼梯的过程中,突然倒在楼梯口,到医院抢救无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同时又列举了汶川地震时靠着坚强的毅力存活下来的人。通过身边的事例,既能让学生们清楚地理解了“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也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
(简答题)
某教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一框题“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在讲到“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哪些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结束后,教师做补充。举了一个刚刚发生在校园内的事例:我们学校的一位初一学生,早上上学时,在爬教学楼楼梯的过程中,突然倒在楼梯口,到医院抢救无效,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同时又列举了汶川地震时靠着坚强的毅力存活下来的人。通过身边的事例,既能让学生们清楚地理解了“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也引起了学生心灵的强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