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基础知识
(单选题)

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经济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这些外国商品最有可能来自美国。B不对,二战后英法日严重衰落;C说法绝对化;D与史实不符,官僚资本当时是急剧膨胀。所以选A。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原因: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了漫画《三毛流浪记》,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歌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列有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评论报》曾写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这个国家的命运”。此处强调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米尔顿·费里德曼这一主张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