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林学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辽宁省章古台地区位于科尔沁沙漠南缘,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为400~450毫米,其中60%~80%集中在夏季,蒸发量1800~2100毫米,大于10℃的年积温为3100~3200℃。该地区是全省风沙最大,危害最严重地区,春秋雨季风沙肆虐,风速大、频率高、年大风日数平均24天,最大风速可达30米/秒以上。植被属于蒙古植物区系温带森林草原区。20世纪50年代当地从大兴安岭北部引种樟子松获得成功,目前已成为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 2007年,林农张某承包了200亩沙地,当年秋季9~10月进行窄带状整地,次年春季全部选用樟子松2年移植Ⅰ级裸根苗造林,采用穴植法,株行距2米×3米,造林后及时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可是造林成活率仅为70%,保存率不到50%。

简答题
1

试分析造成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下的原因。

正确答案

章古台地区属于造林困难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风沙危害严重。樟子松虽然在当地引种已成功,但在风沙地造林常因干旱、被风埋和早春生理干旱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下。所以章古台风沙地造林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来克服上述限制因子。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根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

具体措施:
防旱害:沙地樟子松应采用小坑靠壁栽植法造林,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防止大风摇动树干,根部灌风失水而死亡。在栽植过程中可以采用蘸泥浆、保水剂、覆膜、覆盖法等抗旱保墒措施。
防风害:风期要随时检查,及时将被沙埋的树苗扒出,风蚀地段要用带状平铺式沙障保护。
防生理干旱:在结冻前(10月末至11月上旬)用沙将松苗埋上,以不露苗为宜,翌年3月末扒出,保护1~2年。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彰武松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于1990年10月在章古台区域内的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首次发现的,与当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樟子松相比,彰武松更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特别是无明显病虫害,不感染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并且在正常年份连年高生长量是樟子松的1.21倍。为了尽快在辽宁及我国的三北地区推广彰武松,目前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的嫁接方法来繁殖彰武松,请问这种繁殖方法属于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这种繁殖方法能否保持彰武松的优良性状,并介绍髓心形成层对接的技术要点。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最()、葫芦岛市西北部的()境内。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辽宁省“爱鸟周”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自()起实施。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土壤沙化与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美国白蛾是1979年在我国的辽宁东部、南部首先被发现,其食害猖獗,食性繁杂,为果树、林业的严重害虫。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中国植被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为:西南、中南和东北地区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