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抗性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3)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具有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性,其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30%(或0.3)(2)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3)雄;11+X和11
答案解析
(1)由题意可知,SS=26,Ss=18,ss=6,因此s的基因频率是:(2×6+18)÷100=30%。 (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德国小蠊种群本身可能存在抗药性基因的突变体,当长期使用杀虫剂后,由于杀虫剂对个体起到了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基因的突变体容易存活,进而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因此长期使用杀虫剂,灭虫效果越来越差。 (3)由题意可知,雌性个体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某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1+X)或11。
相似试题
(单选题)
蚕蛾是昆虫的一种,原产中国,驯化在室内饲养,故又称家蚕。养蚕和利用蚕丝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约在4000多年前中国已有记载,至少在3000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人工养蚕。家蚕消耗桑叶最多的时候属于()发育时期。
(简答题)
人是二倍体生物,含46条染色体,性别决定为XY型,即XX表现为女性,XY表现为男性。(1)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研究人的基因组,应研究_____条染色体上的基因。(2)在正常情况下,男性进行减数分裂过程能形成_____个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可能是_____条。(3)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史家系中的女性怀孕后可以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是否存在该遗传病,基因诊断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
(单选题)
下列有关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某种试剂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单选题)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填空题)
昆虫体色适应性的形成是()的结果,它是通过()来实现的。
(单选题)
《蝉的歌唱》的作者是具有“昆虫的荷马”美称的法布尔,他的国籍是()
(单选题)
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的简称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