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指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最初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供给量反而逐渐减少的情况。
劳动供给曲线之所以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源于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强度。如果工资率变动,比如增加,那么对劳动数量会产生影响。首先,工资率提高,使得闲暇这种商品相对昂贵,因而替代效应导致劳动者减少该闲暇的消费。其次,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的结果使得闲暇增加。因此,工资率提高并不能保证闲暇时间减少从而劳动时间增加。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增加;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劳动时间反而减少。
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作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简答题)
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试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名词解析)
收入分配效应
(简答题)
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的关系如何?
(简答题)
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供给的?
(简答题)
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简答题)
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I=S)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什么?
(简答题)
试述总需求、总需求函数概念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并假定一个经济中的消费函数是C=80+0.9Y,投资函数为I=720-2000R,经济中的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000R,如中央银行的名义货币供给量为M=50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简答题)
简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
(简答题)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