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安内:‚安内‛的具体对象是共产党、国民党内的反蒋势力。主要是稳固中央政府统治;再次是加强物质建设和国防建设,一来安定社会,培育民族精神,二来充实国力,增强御侮能力。
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具有双重特性:既有违背大众意愿,消极抵抗的一面,也有权衡整体国力,在当时形势下不得已的隐衷;有对内镇压和武力反共的迫切要求,也有最后关头准备起而抵抗的决心,蒋介石在全力推行安内政策的同时,没有放弃攘外的口号,安内攘外政策不能简单地视为投降理论。‚安内攘外‛实质上是对外的妥协战略,但妥协不是为了最后投降,而是为了‚谋和‛以求苟安。谋和不成,抗战的准备和决心是有的。因此,不能将这一政策与投降卖国等同起来。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
(简答题)
简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内容和实质。
(简答题)
简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内容和实质。
(简答题)
简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形成及其原因。
(简答题)
简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国策的内容和实质。
(单选题)
以下哪个不是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主张提出之后发生的事件?()
(简答题)
蒋介石实行的先安内后攘外的真实目的及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简答题)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悔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