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进步电影的主流在对待电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都继承和发展着中国的“影戏”电影传统。进步的电影艺术家们都把电影作为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表达自己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工具。这种明确的社会功利目的决定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明显的理性主义色彩。这种功利目的也决定了电影创作题材内容上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潮关注的具体热点之间大都存在着直接的联系。
基于这种功能上的目的,影片创作便追求能让观众直接、明确地接受和理解作者意图的表现方法。叙事成为直接表现作品内含的最重要手段。在大部分影片中,故事的叙述是影片最基本的表意手段,在影片的结构构成中占有了核心的地位。到4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各种叙事方式中,戏剧式的叙事方式是最能有效地吸引和引导观众。因此在战后的绝大多数影片中,各种大同小异的戏剧式叙事方式、结构和技巧被普遍地采用,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风格样式。
在电影语言的层面,中国20~40年代的电影发展中,具体的电影语言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但其运用的基本原则却一直被继承了下来,即所有电影语言的运用都是围绕着情节叙事展开的,是直接为情节叙事服务的。它丰富和发展了“影戏”叙事的技巧,但是并没有改变电影技巧服从并服务于叙事关系的基本原则,反而更强化了这一原则。
从政治社会的功能出发,以叙事(特别是戏剧性叙事)为核心,使电影视听构成服从和服务于叙事,成为一种叙事技巧,这是中国“影戏”传统的基本原则。到40年代后期的电影中,这些原则得到普遍的运用并达到了娴熟的程度。所以我们说这一时期是“影戏”电影在艺术上成熟,并确立了其主流电影的地位的时期。
(简答题)
“影戏”电影观念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中国早期电影观念中的“影戏”说主要内涵是什么?
(简答题)
中国电影影戏观念。
(简答题)
初期“影戏”电影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简答题)
玉的广义传统概念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简答题)
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填空题)
电影刚刚在中国放映时,人们把这种玩意儿称为“西洋影戏”、“电光影戏”、“美国影戏”等,后来逐渐简化为“()”,成了中国人早年对电影的通用名称。
(填空题)
1896年8月晚,在中国电影发祥地上海首先出现了当时称为“西洋影戏”的()等十余部电影短片。
(简答题)
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摄制的《姊妹花》是郑正秋的一大进步和影戏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
(简答题)
将话剧改编成电影,应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