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09288《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题干)

本题共计 1 个问题

下面是一堂语文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师:《藤野先生》的作者是谁?(鲁迅) 师:鲁迅的原名叫什么?(周树人) 师:《藤野先生》写于哪一年?(1926年) 师:鲁迅是哪一年到日本学习的?(1902年) 师:鲁迅在日本学习的地点有几个?(两个) 师:哪两个?(东京、仙台) 师:鲁迅在仙台学的是什么专业?(医学) 师:鲁迅学了多长时间的医学?(两年) 师:藤野是鲁迅的第几个老师?(第二个) …… [注]:第二个括号内的内容为学生的答案。

简答题
1

试从教学相长的视角出发,对这段对话加以分析和评论。

正确答案

(1)从教学相长的角度来看,上述对话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它实际已经走入了师生对话的误区。在这堂课上,教师问了很多问题。如果只看这堂课的形式,不能不说这是一堂"对话"课。但是这种对话虽然比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有进步之处,但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仍然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种对话具备了真正对话的“形”,而不具备其“神”,即深入人的精神世界,拓展人的精神自由,因而缺乏实效性,无法实现教学相长。
(2)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应当: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着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②是师生双方互相倾听、反馈的过程;③是一种师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或主题进行持续探讨的过程。
(3)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该改变满堂灌式的对话,注重创设对话轻松自由的氛围,科学设计对话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教学相长。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工作中应扮演“对话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这种观点属于西方教育理论流派中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互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片段,执教者是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教师问一名学生5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公顷,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生气地说:“站着听!”接着提问另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也没能回答出来。教师不耐烦地自己讲了起来,讲完后又对站着的学生说:“抬起头来,你再来说一遍,是怎样换算的?”学生仍然不会回答。教师斥责道:“又讲了一遍,再让你说,你还不会,你在干啥了?像个傻瓜一样!” 实际上,这一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的确太难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做两次转换,由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再由平方米转化为公顷,还要涉及小数点的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且教师也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出现困难很正常。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这是一堂小学数学课的教学片段,执教者是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教师问一名学生5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公顷,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生气地说:“站着听!”接着提问另一名学生,这名学生也没能回答出来。教师不耐烦地自己讲了起来,讲完后又对站着的学生说:“抬起头来,你再来说一遍,是怎样换算的?”学生仍然不会回答。教师斥责道:“又讲了一遍,再让你说,你还不会,你在干啥了?像个傻瓜一样!” 实际上,这一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的确太难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做两次转换,由平方分米转化为平方米,再由平方米转化为公顷,还要涉及小数点的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维过程,而且教师也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出现困难很正常。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技巧,使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基本上解决作文问题,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需的语文基础能力。于是吴老师结合以上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吴老师开始有规律地撰写研究日志(一般每周1~2次),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的作文文献资料,如试卷、作文作业、校刊或者征文作品、手抄报作品、演讲发言稿等,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欣赏。另外,他还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需要增加阅读,有的学生需要多动笔等等,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吴老师还经常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请教专家等,在这种探讨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检讨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些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他还注重观察与反思,并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理。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吴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技巧,使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基本上解决作文问题,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需的语文基础能力。于是吴老师结合以上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吴老师开始有规律地撰写研究日志(一般每周1~2次),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的作文文献资料,如试卷、作文作业、校刊或者征文作品、手抄报作品、演讲发言稿等,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欣赏。另外,他还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需要增加阅读,有的学生需要多动笔等等,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吴老师还经常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请教专家等,在这种探讨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检讨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些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他还注重观察与反思,并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理。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吴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休伯曼等人论述了教师发展领域里“补缺”模式与“成长”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对立。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成长”模式的特征()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在某次教师进修活动中,教师教育者设计了以下三种活动。 活动一:请拿出一张纸写出,在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中,你希望看到些什么情景?(请尽量写出各种师生的活动,例如,学生上课专心、学生动手操作机械等)。再拿出另一张纸,写出为什么你希望有上述的这些活动,请写出你的理由?(注:教师们可两人一组,互相刺激对方写出更多的教学活动与理由。) 活动二:请用一种动物(或名人)来说明,你在教室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请解释理由。 活动三:请用一种譬喻说明教师、学生与课程知识的角色,并请解释理由。(例如:老农在田里耕种,其中教师是老农,学生是秧苗,课程知识是肥料)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