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建筑工程考试造价师一级造价师建设工程案例分析
(简答题)

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项目第3年投产,第5年开始达到100%设计生产能力。 项目建设投资80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预计7500万元形成固定资产,5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年折旧费为673万元,固定资产余值在项目运营期末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0。 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 流动资金为1000万元,在项目计算期末收回。 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量1.1万吨,预计每吨销售价为7000元,年营业税金及附加按营业收入的5%计取,所得税率为33%。 项目的资金投入、收益、成本等基础数据,见表1—11。 表1-11建设项目资金投入、收益及成本表单位:万元 还款方式:在项目运营期间(即从第3年至第10年)按等额本金法偿还,流动资金贷款每年付息。长期贷款利率为6.22%(按年计息),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3%。 经营成本的20%计入固定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也应计入固定成本),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10%计提。 注:表中数字按四舍五入取整数,其他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问题: <1>、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 <2>、编制项目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3>、编制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编制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计算第3年的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分析项目的偿债能力。 <5>、计算第7年的产量盈亏平衡点和单价盈亏平衡点,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正确答案

<1>、
【正确答案】无形资产摊销费=500÷8=62.5(万元)
题干中给出条件“无形资产在运营期8年中,均匀摊入成本”、“5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所以无形资产摊销=500÷8=62.5(万元) <2>、
【正确答案】建设期贷款利息=(0+3500÷2)×6.22%=108.85(万元)
每年应还本金=(3500+108.85)÷8=451.11(万元)
表1-12项目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3>、
【正确答案】表1—13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4>、
【正确答案】表1-14项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5>、
【正确答案】单位产品可变成本=4000÷1.1=3636.36(元/吨)
则盈亏平衡时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0.62÷1.1)×100%=56.36%
第7年产量盈亏平衡点0.62万吨,盈亏平衡生产能力利用率为56.36%<70%;第7年单价盈亏平衡点为5613.39元/吨,低于项目的预计单价为7000元/吨。可见,项目在稳产期内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强。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某建设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项目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200万元,第1年投入500万元,全部为投资方自有资金;第2年投入700万元,其中500万元为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6%。贷款偿还方式:第3年不还本付息,以第3年末的本息和为基准,从第4年开始,分4年等额还本、当年还清当年利息。 项目流动资金投资400万元,在第3年和第4年等额投入,其中仅第3年投入的100万元为投资方自有资金,其余均为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8%,贷款本金在计算期最后一年偿还,当年还清当年利息。 项目第3年的总成本费用(含贷款利息偿还)为900万元,第4~10年的总成本费用均为1500万元,其中,第3~10年的折旧费均为100万元。 项目的投资额、单位产品价格和年经营成本在初始值的基础上分别变动±10%时对应的财务净现值的计算结果见表1-31。 表1-31单因素变动情况下的财务净现值(单位:万元) 表1-32项目建设投资贷款还本付息(单位:万元) 表1-33项目流动资金贷款还本付息(单位:万元) 计算结果除表1-32保留三位小数外,其余均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计算项目各年的建设投资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还本付息额,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1-32和表1-33。 、列式计算项目第3年、第4年和第10年的经营成本。 、根据表1-31的数据列式计算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并对3个因素的敏感性进行排序。 、根据表1-31中的数据绘制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图,列式计算并在图中标出单位产品价格变动的临界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建设项目建设期为2年,生产期为8年。建设项目建设投资(含工程费、其他费用、预备费用)3100万元,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8年,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残值率为5%,在生产期末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建设期第1年投入建设资金的60%,第2年投入建设资金的40%,其中每年投资的50%为自有资金,50%由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7%,建设期只计息不还款。生产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300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流动资金在计算期末全部回收。 建设单位与银行约定:从生产期开始的6年间,按照每年等额本金偿还法进行偿还本金,同时偿还当年发生的利息。 预计生产期各年的经营成本均为2600万元,销售收入在计算期第3年为3800万元,第4年为4320万元,第5~10年均为5400万元。假定销售税金及附加的税率为6%,所得税率为33%,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Pc)为8年。 问题: 、计算计算期第3年初的累计借款。 、编制建设项目还本付息表。 、计算固定资产残值及各年固定资产折旧额。 、编制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计算静态投资回收期,并评价本建设项目是否可行。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工业项目计算期为l0年,建设期2年,第3年投产,第4年开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建设投资2800万元(不含建设期贷款利息),第l年投入1000万元,第2年投入1800万元。投资方自有资金2500万元,根据筹资情况建设期分两年各投入l000万元,余下的500万元在投产年初作为流动资金投入。建设投资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为6%,从第3年起,以年初的本息和为基准开始还贷,每年付清利息,并分5年等额还本。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预计85%形成固定资产,15%形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综合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无形资产按5年平均摊销。 该项目计算期第3年的经营成本为1500万元、第4年至第10年的经营成本为1800万元。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件,销售价格(不含税)54元/件。产品固定成本占年总成本的40%。 问题 1.列式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及无形资产摊销费,并按答题纸表l.1所列项目填写相应数字。 2.列式计算计算期末固定资产余值。 3.列式计算计算期第3年、第4年、第8年的总成本费用。 4.以计算期第4年的数据为依据,列式计算年产量盈亏平衡点,并据此进行盈亏平衡分析。 (除问题4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外,其余各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拟建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项目工程费用由以下内容构成。 (1)主要生产项目l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00万元,设备购置费l050万元,安装工程费l50万元。 (2)辅助生产项目3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50万元,设备购置费ll0万元,安装工程费40万元。 (3)公用工程1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0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安装工程费10万元。 2.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l年,项目建设期第1年完成投资40%,第2年完成投资6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0万元。基本预备费率为10%,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6%。 3.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建设期贷款12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在建设期第l年投入40%,第2年投入60%。贷款在运营期前4年按照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的方式偿还。 4.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项目运营期第l年投入资本金200万元作为运营期的流动资金。 5.项目运营期正常年份营业收入为1300万元,经营成本为525万元。运营期第1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为正常年份的70%,第2年起各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达到正常年份水平。 6.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为6%。 【问题】 1.列式计算项目的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2.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期贷款利息,并完成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3.计算项目各年还本付息额,并将数据填人项目还本付息表。 4.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项目总成本费用。 5.列式计算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中运营期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由以下内容构成: (1)主要生产项目1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00万元,设备购置费1050万元,安装工程费150万元。 (2)辅助生产项目3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50万元,设备购置费110万元,安装工程费40万元。 (3)公用工程15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0万元,设备购置费40万元,安装工程费10万元。 项目建设前期年限为1年,项目建设期第1年完成投资40%,第2年完成投资60%。工程建设其他费为250万元,基本预备费率为10%,年均投资价格上涨为6%。 项目建设期2年,运营期8年。建设期贷款12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在建设期第1年投入40%,第2年投入60%。贷款在运营期前4年按照等额还本、利息照付的方式偿还。 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运营期第1年投入资本金20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项目运营期正常年份的营业收入为1300万元,经营成本为525万元。运营期第1年的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为正常年份的70%,自运营期第2年起进入正常年份。 所得税税率为25%,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 问题: 、列式计算项目的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 、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期贷款利息,并完成表1.1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计算项目各年还本付息额,填入表1.2还本付息计划表。 、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总成本费用。 、列式计算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分析中运营期第1年的净现金流量。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拟建工业项目建设投资3000万元,建设期2年,生产运营期8年。其他有关资料和基础数据如下: 1.建设投资预计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5%,采用直线法折旧。 2.建设投资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其中贷款本金为l8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在2年内均衡投入。 3.在生产运营期前4年按照等额还本付息方式偿还贷款。 4.生产运营期第1年由资本金投入300万元,作为生产运营期间的流动资金。 5.项目生产运营期正常年份营业收入为1500万元,经营成本为680万元。生产运营期第1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为正常年份的80%,第2年起各年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均达到正常年份水平。 6.项目所得税税率为25%,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为6%。 【问题】 1.列式计算项目的年折旧额。 2.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第2年应偿还的本息额。 3.列式计算项目生产运营期笫1年、第2年的总成本费用。 4.判断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末项目还款资金能否满足约定还款方式要求,并通过列式计算说明理由。 5.列式计算项目正常年份的总投资收益率。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某生产建设项目有关基础数据如下: (1)按当地现行价格计算,项目的设备购置费为2800万元,已建类似顶目的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占设备购置费的比例分别为45%、25%,由于时间、地点因素引起的上述两项费用变化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1,项目的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按800万元估算。 (2)项目建设期为1年,运营期为10年。 (3)项目建设投资来源为资本金和贷款。贷款总额为2000万元,贷款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为运营期前5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 (4)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10年,残值率5%,直线法折旧。 (5)项目流动资金500万元为自有资金,在运营期第1年内投入。 (6)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木、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1650万元、880万元、99万元。 (7)项目的所得税税率为25%。 (8)项目计算时,不考虑预备费。 【问题】 1.列式计算项目的建设投资。 2.列式计算项目年固定资产折旧额。 3.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应偿还银行的本息额。 4.列式计算项目运营期第1年的总成本费用、税前利润和所得税。 5.编制完成的“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其中无形费用为2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为  8%,预计未来3年的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5%。  (2)项目建设前期为1年,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8年。  (3)项目建设期1年完成项目静态投资的40%,第2年完成静态  投资的60%,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240万元。  (4)项目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均由资本金投入。  (5)除了无形资产费用之外,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生产运营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  (6)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年,正常年份年总成本费用为95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550元,其余为固定成本,项目产品预计售价为1400元/价,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税率为6%,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7)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的生产能力为正常年份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2年及以后各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其中无形费用为200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为  8%,预计未来3年的年均投资价格上涨率为5%。  (2)项目建设前期为1年,建设期为2年,生产运营期为8年。  (3)项目建设期1年完成项目静态投资的40%,第2年完成静态  投资的60%,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投入流动资金240万元。  (4)项目的建设投资、流动资金均由资本金投入。  (5)除了无形资产费用之外,项目建设投资全部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生产运营期平均摊销,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8年,残值率为5%,采用直线法折旧。  (6)项目正常年份的产品设计生产能力为10000件/年,正常年份年总成本费用为950万元,其中项目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为550元,其余为固定成本,项目产品预计售价为1400元/价,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税率为6%,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7)项目生产运营期第1年的生产能力为正常年份设计生产能力的70%,第2年及以后各年的生产能力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100%。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