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类02108《实验心理学》
(简答题)

试述问题解决中的功能固着研究。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思维形式,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能固着现象。所谓功能固着就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功能固着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典型问题,以及如何应用典型问题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下面邓克的研究为例。
邓克的盒子问题是功能固着研究中的一个典型问题。问题的情景是:在桌上放一些大头针、一些火柴、一根蜡烛以及三个火柴盒大小用纸板做的盒子,
要求被试把蜡烛安置到门上。此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案是用大头针将盒子钉在门上,然后把蜡烛底部融化后粘在盒子上。实验中邓克为了引起被试不同水平的功能固着,设计了三种实验处理条件:
(1)控制条件,三个盒子是空的,它和大头针、火柴以及蜡烛等实验材料一起摆放在桌子上;
(2)功能固着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大头针、火柴和蜡烛;
(3)中性物条件,三个盒子里分别装有与实验无关的钮扣等其他与问题解决无关的物品。
其中,条件(2)和条件(3)强化了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即能加强被试本身的功能固着。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每个条件下有7名被试。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条件下,盒子没有被作为容器呈现给被试,因此盒子作为容器的功能被弱化了,而在条件(2)和条件(3)中,盒子里面都装了东西,因此被试会固着于盒子作为容器的这一功能,从而未能成功地解决问题。
后来亚当森置疑邓克的实验,认为他未将速度-准确性权衡考虑在内,控制条件中,解决问题的人数多,可能并非是因为功能固着的倾向较弱,而仅仅是由于他们解决问题花了更多的时间,而功能固着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解决问题的人数少,仅仅可能是由于被试没有耐心解决问题,或者给予被试的时间过少。所以他在邓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实验涉及三个问题:盒子问题、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即功能固着条件下有经验的被试和控制条件下的无经验的的被试。实验因变量指标有两个:一是20分钟内能解决问题的被试的百分率;二是被试成功解决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结果显示:对于盒子问题而言,结果与邓克一致。然而,回形针问题和螺丝锥问题的实验结果却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被试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原因可能是由于存在天花板效应,20分钟对于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言时间太长了。此时,以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作为因变量是不可靠的,或者说是不敏感的。通过实验确实可以看到,功能固着的程度会影响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功能固着的实验研究,体现了人们在问题解决中对物体功能的理解往往囿于习惯,无法突破思维定势的特点,触及了问题解决的某些固有机制。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述用实验法研究社会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地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是指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核对清单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的八大问题是什么?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和()。因此,反应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试述标准实验报告的格式。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