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
(简答题)

小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下游水平,勉强考上初中后,他上课经常走神,不能集中注意力。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批评他,说他太笨,很难升人初二,同学们也都觉得他‘‘有点问题”、“太安静、孤僻”。为此,小华已经连续参加几个学>-j辅导班,但是学习成绩仍旧没有提高。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小华都会在家抱怨:“我太笨了,思维慢,老师只知道批评我,让我无法学习,我不想去学校了,我不会做作业,老师和同学会笑话我。”对于这种抱怨,小华的父亲每次都非常愤怒并大声责骂小华。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案主小华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小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正确答案

1.在上述案例中,案主小华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由于老师在课堂七经常批评小华,说他太笨,同学们也都觉得他“有点问题”、“太安静、孤僻”,导致小华潜意识里接受了这种看法,认为自己就是老师和同学所说的那样,由此,小华形成了自卑、缺乏自信、孤僻的心理状态。
(2)学习问题。小华的学习成绩不好,连续参加好几个学习辅导班,也没见效果。老师又在课堂上经常批评他,说他太笨,导致小华对学习、学校产生了畏惧,提高学习成绩更是成了大难题。
(3)亲子关系问题。小华与父母缺乏沟通,父亲对他学业不好情形只知道责骂,并不了解具体情况,这种状态需要改善。
(4)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老师对小华的态度是经常批评,说他太笨,没有鼓励和支持;同学们也都觉得他“有点问题”、“太安静、孤僻”,没有帮助他;而小华自己也不和老师、同学交流。因此,小华在校与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需要改善。
(5)缺乏有效支持,孤立无援。小华的老师批评他,同学嘲笑他,父亲责骂他,这使小华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影响他的健康成长。
2.针对案主小华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对小华进行情绪疏导
社会工作者应发现和挖掘小华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小华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在儿童中晚期阶段,儿童需要培养自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儿童乐于勤奋学习以及参与学习上的竞争,所以鼓励与认可很重要。
(2)为小华安排志愿者定期为其辅导课业社会工作者可以组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或者小华同班同学中的志愿者,定期为小华辅导课程作业,有针对性地制订辅导计划,尽可能改善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
(3)与小华的父母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及亲子沟通技巧要求小华的父母能够多花时间陪伴小华,多倾听小华的需要,了解小华的想法,帮助小华解决学习上的难题,而非一味以责骂的方式责备孩子不努力学习。
(4)为小华安排学习社交技巧的小组或社区活动
将与小华有同样情况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开展小组或者社区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小华与他人相处,为他在学校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好准备。
(5)与小华的老师、同学进行沟通
①通过沟通,让小华的老师能够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对待小华,避免使用侮辱性词汇,如“你太笨”等;
②争取老师支持和鼓励小华与同学交往,同时在学生面前肯定小华的进步与努力;
③与小华的同学进行沟通,让他们平时多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充分了解,以达到放弃对小华的偏见的目的。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小华从小由奶奶照顾,其父母忙于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周末也很少在家,因此很少与小华交流,也不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但对小华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小华整日不是玩游戏就是看电视,上学后小华不合群,常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做事不认真,学习成绩差。小华的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最近小军的父母离婚了,他突然对学习以及学校活动失去兴趣,成绩急剧下降,经常躲在自己房间,不出家门,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经老师推荐,小军来找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按照危机介入模式,小军的危机处于()阶段。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小强上初中的时候被父母从乡下爷爷家接到身边读书,尽管他很努力用功,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对此父母管教很严厉,有时候甚至会打骂他,他原本开朗的个性变得沉默寡言。当被问到父母的责打时,他回答说因为自己学习不好,父母打骂是应该的。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治理模式帮助小强。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张俊在实验小学读书,成绩一直不好,老师向家长反映,近期张俊经常逃学,即使在学校也不认真听讲。社会工作者采用心理社会模式促进张俊的成长,可以采用的间接治疗方法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冯先生的儿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自尊、自信、自律性强,具有创造性,社交能力也很强,经过大学的学习,这些特点越发明显。这说明冯先生家庭的教养模式可能是( )。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小新就读于某小学三年级,平时顽皮好动,学习成绩很差;他的姐姐读初二,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又乖巧听话,备受父母的宠爱,而对小新则有所忽视。小新也就更不愿学习,在学校与同学打架,经常不交作业,还有意扰乱课堂秩序,让老师也非常的头疼。针对此案例,社会工作者可以用( )来辅导他。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李勇今年上初一,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一心希望他和哥哥将来能考上好大学,改变一生的命运。为了支持孩子读书,李勇的父母开了一个小饭馆,生意很好,每天都很忙,很少过问李勇兄弟俩的学习。李勇和哥哥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小学期间,李勇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写作业,父母也很欣慰,感觉自己再忙再累也值了。可是,李勇上一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此很吃惊,后来发现李勇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有时甚至旷课。父亲于是痛打了李勇一顿,李勇向父母保证以后不再玩网络游戏了。但没过几天,李勇的手便开始痒痒起来,接着就是父亲的责打,但李勇却一犯再犯,屡教不改,成绩一直提不上来。于是李勇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给他钱,还经常训他。以后,李勇就几乎不上课,整天在外面玩耍。李勇的哥哥担心弟弟的未来,便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李勇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假如你是李勇的哥哥求助的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这个个案后,你准备如何帮助李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小华是个正义感很强的年轻人,乐于助人。而在一次见义勇为中,小华行为过当,致犯罪嫌疑人重伤,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小华对自己被判刑难以理解,情绪低落。如果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社会工作者恰当的做法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学生小华在学校结交了几位爱打游戏的同学,一放学就和他们去网吧,甚至晚上不回家并开始逃学。社会工作者小陈在了解情况后,分别联系了小华的父母和班主任,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小华。小陈做法的理论依据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