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惠言的比兴寄托说由于受到其经学观的影响,相对忽视文学的本体意义。周济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在不同的的创作时期,寄托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体现不同的创作境界。《序论》以寄托为中心,提出了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
(2)他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虽从寄托立论,但阐发的艺术底蕴,则无超具体方法的意义。
(3)周济的寄托说是兼诸创作和鉴赏两方面的内容而说的,包含着近代西方所谓接受美学的理论质素。同时,无论是“有寄托入”还是“无寄托出”都 是围绕物与情的结合而展开论述的。前者是物与情结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物情结合的高级阶段。这时的物已不是固定的一事一物,而是作家酝酿日久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到相当程度时随机触发的自然之物,它与情的结合具有浑涵多边妙合无垠的特点,作者的寄托宛然其中,但读者只能隐然体受,而无确指。周济认为这是寄托的最高境界。他的寄托说所具备的美学内涵,不仅是张惠言无法比拟,也是对其早期词学的一种突破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