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课文摘录: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火车、轮船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在滇越铁路通车以前,从昆明到上海,翻山越岭,大约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通车后,可以先乘火车到海防,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需短短的几天。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机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们可以从保留至今的老电影、老照片里,了解过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不好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假期到过哪些地方去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假期一般有哪些娱乐活动?和同学、朋友怎样联系?(得出结论:交通、娱乐、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师: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技发明纷纷由西方传人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二、讲授新课(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生1: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生2: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生3: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课文中的各子目课题,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1组:精读第一子目,出示情景剧《穿越时空的旅行》,学生演练,并针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提出自己还想弄清楚的问题。2组:下发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研究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分别撰写百字小论文。3组:研究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自编自演情景短剧来展示这些变化。(教师重点指导怎样把“剪辫子,易服饰,变礼节,改称呼,废缠足”编成情景短剧,为学生提供道具,如剪刀、用毛线编成的辫子、西服等)成果展示:(1)汇报《穿越时空的旅行》师:我们从中得到哪些有效的信息?生4:近代火车、轮船传人中国,使人们出行变得方便、快捷,促进了商品流通;电报、电话也在这一时期传人中国,便于人们通讯联系。师: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近代交通通讯的问题?(生成问题、配合投影探究解决)(2)宣读历史小论文“文化生活的变迁”师:我们了解到哪些重要的信息?生5:照相、电影传人中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中文报纸的出现和发展,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及其贡献。师:无声电影是如何让观众明白人物在说什么的?(学生通过思考互相交流)(3)自编自演情景剧:《剪辫子》《盐商见总统》师:我们从中发现了社会习俗的哪些变化?生6:剪辫子、易服饰、改称呼、变礼节、废缠足。师: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剪辫易服、废缠足表现出自由、民主的潮流;改称呼、变礼节反映出平等的发展趋势)三、课堂小结师:请同学小结本课内容,(投影配合)以抢答的方式巩固本课所学。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号: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唐胥铁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申报》;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四、课后作业老照片是今天的人们了解过去历史的一种重要资料来源,其中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请同学们回家后收集一下自己家中的历史老照片,在下一次历史活动课上讲述自己家中历史照片中的信息。五、教学反思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请求变革服饰习俗:“皇上身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其小民一听其便。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则材料不能说明()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912年6月27日《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样式。”这反映()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海上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201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农历三月十四)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举行。为了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先民就有了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每一次的黄帝陵祭祀都在规模、礼仪、供品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经济、农业、政治、军事、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继承了崇拜圣哲的“礼治”文化传统,同时壮大了祭祀规模,每年的祭祀都有上万人参加,包括大陆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等。这表明()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吉祥物“葛藤娃·阿明”是一个由龙角、龙鼻、葛藤叶、客家服饰等文化要素组合成的一个卡通小孩形象,通过对福建古文明、闽文化精髓的全面阐释,融合福建宽厚质朴民风、和谐的社会风尚提炼创作而成。这启示我们()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