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中国的“诗可以怨”、“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的说法,以及西方的“愤怒出诗人”、“艺术是表现苦难的语言”、“文学是苦闷的象征”等等,反映了文学创作的什么规律?

正确答案

(1)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坎坷的生活经验和由此形成的创伤性心理体验,会郁结为一种潜在的创作动力,迫使作家通过艺术想象来获取心理平衡。文学家愤而著书,而创作一旦发生,“愤”虽未烟消云散,但却凝聚成作品的审美内涵。
(2)悲剧性人生和创伤性体验,从情感内涵,文学风格、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酿成文学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因此坎坷的生活阅历或悲剧性的人生体验,往往成就了伟大的作品。
(3)文学创作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创伤性的生活经验似乎较之欢愉性生活经验有着更高的审美价值,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试从中国诗歌创作实践与诗学理论两方面浅述孔子“诗可以怨”所形成的悠久传统。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价值。 “发愤著书”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中国历史上素有发愤著书的传统,作家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人生失意,于己是大不幸,于创作则极有利。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借题发挥提出了()的观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书写”发愤”著书强烈愿望的是()。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发愤著书”说的提倡者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在()中提出的。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