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诗的产生与发展。

正确答案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体裁,:盛行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它的产生,与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息息相关,如音乐与文学、绘画等姊妹艺术相互靠拢的倾向,作曲家用器乐曲来表现文学题材的尝试,瓦格纳力图将歌剧发展成为集文学、音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同时交响曲则努力拓展表现范围,加强与诗歌、美术和哲学领域的沟通,在形式上,产生了将多乐章交响套曲紧缩为单乐章的愿望,交响诗正是综合上述所有浪漫主义音乐发展倾向应运而生的新体裁。
19世纪中叶,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始创了交响诗。而在半个世纪之前,已有了交响诗的直接先驱——音乐会序曲,它是专供音乐会演出写作的交响音乐作品,大多为标题音乐,或取材于文学名著、戏剧、诗歌和历史神话,或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或表达某种哲学思想,通常为单乐章奏鸣曲式结构,交响诗是在音乐会序曲的基础上,扩大其规模,深化其内涵,逐渐发展形成的,但序曲与交响诗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
李斯特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作品,较著名的有:以拉马丁的诗歌为依据的《前奏曲》、根据歌德同名戏剧而写的《塔索》、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奥菲欧》和《普罗米修斯》、根据雨果同名诗写作的《马捷帕》、从考尔巴赫壁画得到灵感的《匈奴之战》、以席勒同名诗歌为基础的《理想》、取材于莎士比亚悲剧的《哈姆雷特》。李斯特交响诗的结构特点有,一是将奏鸣曲式快板和奏鸣交响套曲的结构原则相结合,使得单乐章的交响诗往往具有四乐章套曲的结构特点,二是使用“主题变形”手法,使得交响诗中的每一个主题全部衍生自一个音调源头,在戏剧发展中既能体现不同的结构功能,又能相互保持联系,“主题变形”手法的典型运用体现在交响诗《前奏曲》中,这种手法对其他作曲家有较大的影响。
在李斯特创作了一系列交响诗作品后,交响诗体裁在欧洲遍地开花,尤其得到民族乐派作曲家的青睐,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纳的《理查三世》、《瓦伦斯坦军营》、《哈空•雅尔》、《我的祖国》、巴拉基列夫的《塔玛拉》、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一系列“幻想序曲”的本质就是交响诗,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1812年》等,法国民族乐派作曲家圣桑的《奥姆法尔的纺车》、《法埃同》、《骷髅之舞》、弗朗克的《风神》、《可憎的猎人》等。
19世纪末,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标志着这一体裁发展的极盛时期。理查•斯特劳斯创作了7首交响诗,他称之为“音诗”,其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既有来自于文学,如《唐璜》、《唐•吉诃德》、《麦克白》,也有来自于中世纪传说,如《梯尔•欧伦什皮格尔愉快的恶作剧》,还有来自于哲学,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及自传,如《英雄的生涯》。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最突出的方面是,充分挖掘和发挥管弦乐队中所有乐器的表现潜能,善于运用乐器音色来塑造形象和描绘情节,使音乐具有绘声绘色的力量。
与理查•斯特劳斯同时期的交响诗作曲家还有德沃夏克、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和德彪西等,德沃夏克根据捷克诗人埃尔本的叙事诗写作了交响诗《金纺车》、《野鸽》、《水妖》、《午时女巫》,西贝柳斯著名的交响诗作品有《芬兰颂》、《塔皮奥拉》、《图奥涅拉的天鹅》等,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诗《悬崖》和《死亡岛》别具风格,德彪西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三联画《夜曲》和交响素描《大海》的实质都是交响诗。
20世纪创作交响诗的作曲家并不多,较出色的交响诗作品有:巴托克的《科苏特》、勋伯格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奥涅格的《太平洋231》、雷斯皮基的“罗马三部曲”(《罗马的松树》、《罗马的喷泉》、《罗马的节日》)、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等。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谈谈交响曲在前古典主义时期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交响曲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奏鸣曲、交响曲的成形与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条件及其与中国近代政治运动的关系。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法国歌剧的发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