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外作业的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仅仅关注课外作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课外作业的全面发展功能。毫无疑问,知识技能的训练是课外作业的重要目的之一,但不应该是唯一目的。课外作业的目的应该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相一致。且不说现在具有国际视野的全人发展观,即使依照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科学方法的习得、能力的发展、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健康体魄的形成以及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训练等。
2.系统性原则
课外作业是教学过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只有课外作业与系统其他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其目的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目的要求,其内容与形式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系统地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并且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合作。
3.适量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度”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外作业的适宜数量。过量的课外作业不仅使学生厌烦学习,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就是课外作业太多,因此,课外作业既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完满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又不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4.趣味性原则
目前,课外作业所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的机械重复、枯燥乏味。如果课外作业的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加课外作业的趣味性,也是增效减负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负担”主要是一种心理感受,人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是不会感到负担沉重的。
5.层次性原则
现在,课外作业所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不管所教班级有多少学生,通通给他们布置一样的课外作业,提出同样的要求。事实上,每个学生在智力特征、认知风格、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是有明显差异的,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是不现实的。理想的课外作业应该是针对不同学生特征给每个学生都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但对于我国大班教学的特殊情况,给六七十人、甚至是一百多人设计符合每个人特征的课外作业是不现实的,但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给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外作业,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数量、难度和完成时间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
6.贴近生活原则
课外作业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可以是应用型的——对课堂所学知识技能的应用,可以是研究型的——如观察、调查、实验、创造发明等,也可以是体验型的——如对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生活之美等的体验。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可以使他们在生活世界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与情感体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其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