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财经
(单选题)

中国17世纪学者、美学家叶燮以他综合性的思维,提出关于艺术家独创性的()的美学命题。

A“才、胆、情、力”

B“才、胆、识、力”

C“才、情、识、力”

D“才、胆、识、情”

正确答案

来源:www.examk.com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最早提出单一税论的学者被认为是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他提出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自17世纪以来,西方财政税收理论学家对于税收产生的必要性提出了不同的学说。由萨伊提出来的是()。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提出了影响深广的“文化概念”。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17世纪,世界广告兴起的中心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金融市场首先形成于17世纪的()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17、18世纪会计的鼎盛代表国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跨国公司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的()。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20世纪初,国内学者开始广告学研究工作,出版了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主要包括()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府作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中国经济近几年持续平稳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济学界也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到底有多大空间和可持续性。近两年来,有的学者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淡出(马栓友,2001);有的学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型(课题组,2000;安体富,2002);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要防止出现“凯恩斯依赖症”(杨继绳,2002)。很显然,不管是否承认,很多学者已经把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地等同为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了。但是,这种简单的等同是有一定偏颇的。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1)中国并不完全存在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背景模式,因而,中国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完全是凯恩斯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更接近新古典综合派的增长性财政政策;(2)中国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在中、长期保持平稳高速增长,至关重要。这需要包括增长性财政政策在内的政策组合来支撑;(3)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应加以坚持并使之更加有效。根据上述材料做一简要分析,怎样理解各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