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名词解析)

租庸调

正确答案

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均田制下实行的赋役制度,它以丁为单位征纳。每年租二石,调绢二丈及绵三两。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代替,是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纳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纳庸。北魏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即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度,到了唐朝更加完备。这方面的规定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产时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由于均田制的不稳定,按丁缴纳的租庸调制也就无法保证,到了唐后期租庸调制也就完全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两税法。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单选题)

    在租庸调中,()的税最重。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租庸调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隋唐时期租庸调体现的财政观点。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租庸调制度中的调上交的实物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唐朝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内容和作用。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租庸调到两税法的演变根据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比较租庸调法与两税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唐代租庸调法中,每年必须服国家劳役的男丁可以用交纳一定数量绢或布等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称为“庸”。“输庸代役”发端于隋,制度化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王夫之的“租不可不轻,而庸调无嫌于重”理由?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