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文学
(简答题)

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正确答案

《幻灭》着力描写了一个幻想参加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从静女士的身上,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中表现出的个人主义悲观幻灭的心态。《动摇》中的主人公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在激烈的革命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软弱和动摇。《追求》通过勾画张曼青、王仲昭、史循、章秋柳等人的形象,描写了大革命失败后,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各自的追求者中的不同悲剧命运。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说,他的《蚀》三部曲试图表现“现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1)革命前夕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后之追求”。请结合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加以阐明。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里谈到,《蚀》是一个(),反映了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理。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出现的《从牯岭到东京》一文的作者是().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从1927年秋至1928年6月,茅盾完成了三部曲《蚀》,包括()()()三个中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茅盾的“《蚀》三部曲”,描写一批时代新女性在大革命中的曲折过程你怎样评价茅盾创作的变化以及他在左翼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解析

  • (多选题)

    茅盾的“《蚀》三部曲”是指()。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茅盾《蚀》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

    答案解析

  • (名词解析)

    茅盾著作《蚀》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