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这是从个人角度谈论“求富”的问题,也就是谈论富家的问题。但他严格要求一切求富、求利的行为,必须合乎义,服从义,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即通过时人公认的不正当途径获取财富是可鄙的。而他所说的“义”,又是和“君子”即贵族的身分相联系的,他认为君子的职分只是“谋道”,即从事政治管理活动、治国、治民;君子的“富家”,也只能是按照礼制的规定从国家获得封邑俸禄富家。只为一己“谋食”或求利,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以糊口或富家的是“小人”即庶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他一强调:“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既然君子不应干谋食、求利的事,也就不需从事这方面的探讨、议论,这样一来,富家之道就被排除于他的学术活动范围之外。
君子和士是中国传统社会掌握文化、学术的社会势力,如果他们都不应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以谋食、求利,那么,富家之道就将很难在学术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了。孔子是影响传统思想最大的人,他对富家问题持这种观点,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不重视富家问题起了突出的作用。
(简答题)
试述儒家学派对富家的态度。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