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是指内心中的负面心态,在经论中有很多种分法,如六烦恼、根本烦恼、随烦恼、见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等等。下面主要分十类加以说明:
(1)贪心是贪恋所爱。
(2)嗔恨心是恨其所不爱。
(3)傲慢是高傲自满。
(4)无明是不明因缘事理。
(5)疑心是怀疑生命转世的真实性之类。
(6)坏聚见是将自己的五蕴身视为我与我属。“坏聚”的“坏”指易坏无常性,“聚”指五蕴聚集身。将这五蕴聚集无常物视为常一自在的我称坏聚见。
(7)边执见,“边”指常断二边,见指执见也。
(8)见取见,是将坏聚见、边见、邪见视为正见,视其具此三见蕴身为高贵身之不正见也。有些外道将自己的身体视为净化解脱的主体,故称“高贵身见”。
(9)戒取见,是有些外道将其禁戒和苦行等视为解脱之道,将修其戒禁者视为高尚德行的不正见也。
(10)邪见,是不相信轮回转世,相信上帝、自在天等创世说的邪见也。
(简答题)
佛教修持要断烦恼,究竟何种心态算作烦恼?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相似试题
(简答题)
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是否包括在佛教各宗内?可否一一称论其名,学佛者是否只需择一而为,抑或均需参学?又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是否一一俱足,抑或有高低深浅,又八万四千法名乃针对众生烦恼而设,如某甲具有之烦恼与修习之法门不符(如需要的是衣,但求得的是米)是否得非所用,是故哪一法门治哪一烦恼是否需要分开?
(简答题)
佛法导论里,圆净居士说,佛教是起信非强信,这点我最赞同,一味强信只是自我麻醉而已;但如何使我起信呢?这点我深感烦恼!
(简答题)
儒云致中和则天地万物育,佛教以一念无明,生起山河大地,同为世界之缘起,然儒以中和为修养之极轨,佛教则以无明为烦恼之根本,两说如何才能圆融无碍?
(简答题)
以往修持之法乃是愿提早往生,然后才回入娑婆度脱一切众生,今日之法则以今生即为乘愿而来,众生无边度,烦恼无尽断,法门无量学,佛道无上成,见者闻者皆精进,命终同生极乐国。而以教育即说法,努力为众生,然每苦于业障深重生多疾病,不能偿愿而于此理不明,祈开示。
(单选题)
佛教不以修持()为目的。
(简答题)
有人说“烦恼是菩提”,“烦恼是佛法”。此话有道理吗?
(简答题)
‘烦恼即菩提’,是否来了烦恼会打得破,再增加勇猛进道,烦恼就是帮助进道的意思否?
(名词解析)
十根本烦恼
(简答题)
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