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历史学
(简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

正确答案

(1)中国人关注语言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一个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一些表示称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名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引起了先秦诸子对名、实关系的注意。“名”指名称、词语。“实”指名所指示的观念、实际。
(2)最早提出名实问题的是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把语言和政治伦理联系在一起,认为“君不君,臣不臣”的社会现实都是由于名实的颠倒,他把“正名”看做社会和政治改革的核心。提出通过“正名”重建旧礼制。
(3)其正名的涵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用政治伦理标准来匡正一些表示名分的词的含义;另一方面,是要求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按各自的名分来选择词语。
(4)孔子之后的先秦学者,如墨子、荀子等也对名实问题发表看法。荀子提出的“约定俗成”的理伦,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地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4)孔子由语言的社会功用而提出的正名问题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人们认识到语言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是人性、天道、事物本质属性的表现,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中介。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对辨证思维方法的归纳?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重农抑商的演进。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管仲财税改革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简述先秦时期管仲财税改革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王马之争”发生在()时期。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国际事件“中国礼仪之争”发生在明代时期。

    答案解析

  • (判断题)

    根据先秦文献的记载,先秦时期,其家庭道德的核心是智。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我国现有最早的诗歌总集《()》;我国先秦时期的地理古籍《()》;记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礼仪制度的《()》等早期文化典籍。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考古发掘的先秦时期的最大的墓葬是()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