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考试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简答题)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教学过程:(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问题:(1)谈谈本案例的设计理念。(2)请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

(1)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学练氛围,探索一条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教学模式。 (2)本案例采用引导了打破传统创编、自主学习、游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使体育教学不仅达到了健身强体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案例: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案例: 阅读某初中水平四的快速跑教学设计片段,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1)在途中跑时不低头、不耸肩,眼平视,蹬地有力。 (2)发展速度素质,进一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不同形式起跑。 教学难点:较强的反应能力与跑的速度。 教学过程: (1)调动情绪阶段:课堂常规,教师领做一套徒手操。 (2)师生互动阶段:跑姿练习。 (3)掌握技能阶段:快速起动与加速跑练习,不同姿势听不同信号起跑。 (4)创新思维,陶冶情操阶段:抢绳游戏。快速跑移物换物接力游戏。 (5)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配乐(小白船)韵律操。 (6)评价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并小结,肯定本课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鼓励。 请对本案例的成功之处进行评析。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生磁”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如图20.2-1所示,将一枚转动灵活的小磁针置于桌面上,在小磁针旁一条直导线,使导线与电池触接,看看电路连通瞬间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现象、磁场等知识。 (1)简述安培定则。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电生磁”的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阅读以下教学导入(片段),按照要求答题。我们在初中学过《诗经》的两首诗,一首是《蒹葭》,一首是《关雎》,今天让我们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去认识一位卫国的女子,去聆听她的故事,去赴一个千年之约。师用PPT出示教学目标:1.诵读体味,了解诗歌特点。2.感知形象,把握人物情感。对以上述导入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某教师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写了一段学习体会,下列对初中阶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的识记,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下列三段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关"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材料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目录(略)。 材料三某教师设计的"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片段。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试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说明本节课教师使用了其中的哪些? (4)请对本课进行板书设计。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机械能”的内容要求是: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片段如下: 想想做做 1.观察滚摆的运动(图11.4-2甲),谈论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2.如图11.4-2乙,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动能、势能、功率等知识。 (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教学设计。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