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兴起 ③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④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单选题)
元明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与下列哪一少数民族相关()
(简答题)
试述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或试述明清时期在创立温病学说中做出贡献的医家、代表作、主要成就。)
(简答题)
明清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中央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可得“进士”称号。
(简答题)
材料1:两宋之际,地处东南山区的徽州由于未遭金军的蹂躏,故在靖康之乱后,有大批的移民迁入。加上人口的自然繁殖,徽州人多地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南宋时已有大量徽州人迁移到长江沿岸地区,“比年(淳熙前后)多徙舒、池、无为界中”。到了明清,人地矛盾愈益紧张,故小民“能以生业著於地者,什不获一....其势不得不散而求食于四方。于是乎移民而出,非生而善贾也”,明清时期的徽州成了一个高移民输出地区,史籍记载,“九州四海尽皆歙客,即寄籍者十之五六。”徽州商帮因此蜚声远近。 材料2:吴章,(安徽)休宁人,从小跟随父亲吴道遐侨居杭州,后到常山经营盐业,便入籍常山,“性慷慨,好行其德,旱则施粥,冬尝给棉,设姜茶,济贫乏,行事有足称者”。....徽商及其后裔入籍当地,入试登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衢州府的文化发展。——以上材料均摘自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材料3:2010年6月20~23日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本届徽商大会以“承接转移、创新共赢”为主题,实际揽资1200亿元,到会客商3757人,参观展馆人数近10万人次,取得了丰硕成果。 (1)依据材料1,归纳徽州商帮形成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材料2反映了徽商的哪些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
(判断题)
北宋时期,中国政权形成了以关陇地区人群为主的政治集团。
(单选题)
汉朝时期的族群中,分布在北方地区,以游牧为主并最终形成一个强盛的帝国的是()。
(单选题)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闲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这反映出松江地区:()①棉纺织业发达②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发展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④棉纺织业成为最主要生产部门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国史概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四曰发赈;五曰……;六曰出贷;七曰蠲(juan: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擅自《大清会典》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救灾、减灾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 (4)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能否从从根本上解决救灾问题?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算学最顶峰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