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德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罗恩菲尔德极力主张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美术教育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育所具有的一般智育功能外,还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主要表现为给儿童提供—种有别于抽象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是感性的,但积淀着理性还表现为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这种引导有益于形象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前儿童学习如何积累内在图式,如何生成绘画所需的心理意象,如何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如何组织画面等形式语言和技能。这和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促使学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伺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艺术审美经验逐渐丰富。
四、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一些思想家、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五、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如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