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育课程的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基本依据,而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教学活动不能为教材(尤其是教科书)所困,而是要借助教材有创造性地因人、因时、因境施教。
(2)要把握教学素材的道德(或价值)性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师生形式上的教学活动与学生内在的道德学习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3)教师要努力做到将道德(或价值)教学与知识—技能教学相对区分开来,不必过分突出教学目标的意义,而应当更多地注重学习过程本身。
(4)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作为示范者的教育意义,并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一种习惯或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