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环境因素:水温与鱼类的关系,不仅仅是外界水温剧变,鱼类难以适应而死亡,更重要的是水温的变化与鱼类疾病病原的消生有关;水中溶氧量的多小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生存,水中溶氧偏低易发生烂鳃病,溶氧低到1毫克/升就会泛塘死亡,溶氧过多时,小鱼苗又会得气泡病。淡水养殖鱼类对pH的适应范围以6.5~8.5为宜,低于5或超于9.5均会引起鱼类死亡。另外pH在5~6.5之间,不但生长不好,还容易感染打粉病。pH>9.5时,鱼鳃分泌粘液多,妨碍鱼的呼吸,造成鱼室息死亡;环境突然改变,鱼一时不能适应新环境,就会生病。
②人为因素,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会造成饵料不足、鱼的营养不良、体质瘦弱,就会发生和流行各种鱼病;投喂饵料不新鲜、投饵不均匀、时多时少、饱一顿饿一顿,或投喂时间不当或投饵太多,易引起鱼类发生肠炎病,池塘施肥不讲究方法,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引起鱼苗发生气泡病;拉网筛鱼或捕鱼、鱼种和亲鱼的运输,如果操作粗糙,不细心管理,往往会使鱼体受伤,这就给细菌和霉菌或寄生虫侵入鱼体创造条件,常使鱼类感染水霉病和细菌性等疾病。
③生物因素,致病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体内,吸收鱼体营养,破坏鱼的组织器官,影响鱼的生命活动。由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叫传染性鱼病;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叫寄生性鱼病。敌害生物(水生昆虫、青蛙、凶猛鱼类)直接伤害和吞食鱼类。
④内在因素,鱼体本身对疾病抵抗力,也因鱼的种类、年龄、个体而不同。放养的鱼种不健壮,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就会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