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电大国家开放大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题干)

本题共计 2 个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以及谴词造句的精妙。 
2、体会作者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散文笔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在配乐中用轻松愉快、幽默风趣的语调朗读全文。 
(三)学习重点 
1、详学“百草园”部分 
(1)为“百草园”部分加小标题。 
(2)提问: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引导想象“百草园”的美景并扩写该部分。 
(3)提问: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来描写“百草园”的各种景象?强调描写景象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好动词、形容词。 
(4)提问: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来表现百草园的“生机无限”?用“不必说……”句式及恰当的动词和形容词进行口头作文。 
(5)提问:春夏的百草园如此迷人,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请学生熟读“雪地捕鸟”一段,体会动词的运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并结合学生自己经历谈捕鸟的乐趣,同时演示捕鸟过程。强调:交代事情要有条理,准确运用动词。 (
6)诵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有关段落,进行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
(1)作者是如何从写“百草园”过渡到写“三味书屋”的?“也许是……也许是……”的句式表达了什么样的心理? 
(2)私塾先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请你模仿表演一下。强调:刻画人物,需注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3)讨论并提出看法:私塾先生虽然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为一位教学认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 (四)梳理总结(此处略) 
(五)课后作业 
尝试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简答题
1

根据教学目标对这篇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① 教学过程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
② 把教学重点定位于“百草园”很恰当,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节奏紧凑。

答案解析

简答题
2

该教学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是否做到了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

① 采用“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设计的引导想象百草园美景、动手演示捕鸟过程、模仿表演私塾先生、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符合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生趣盎然。
② 把语文知识教学有效地融合进对课文内容的教学中,并体现了阅读、写作、口语、知识教学有机统一的特点。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填空题)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

    答案解析

  • (单选题)

    语文教学目标表述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写作经验主要有四点:第一,注重();第二,();第三,作文从(),第四,()。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语文教学目的的研究上,其总体的趋向是由()到复合目的型再到()。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物小传》的讲评课  说明:初三名级的学生,学习了《祖冲之》、《哥白尼》等文章之后,教师安排了《人物小传》的习作练习。  具体做法是:  A.选择自己最喜爱约一个人物,为其作传;  B.读两三本书的内容或是所写人物的传记,或是根据其轶闻逸事所写的故事之类。  C.仿课文的写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从读物中选择典型的材料来完成这篇“小传”。  D.在完成的习作之后,注明所阅读的书名。  教师在阅完习作后,安排了讨论习作和修改的讲评课。 具体做法是:  A.选一篇习作印发给学生(习作后,附所读三本书的书名),要求大家仔细阅读;  B.讨论;所选材料是否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持征(主要贡献);   C.猜一猜习作中的两则材料各是从哪一本书里选择的,并说明你作如此猜测的原因;   D.提出修改意见;  E.根据讨论所得,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选材要严"--不仅所选的材料要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而且所选材料的角度度也要与习作的中心完全一致。要做或这一点,就必须在深入理解读物的基础上,确定习作的中心,再从所确定的中心出发去选择典型的材料;简单地从读物中抄两则材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人物小传》的讲评课  说明:初三名级的学生,学习了《祖冲之》、《哥白尼》等文章之后,教师安排了《人物小传》的习作练习。  具体做法是:  A.选择自己最喜爱约一个人物,为其作传;  B.读两三本书的内容或是所写人物的传记,或是根据其轶闻逸事所写的故事之类。  C.仿课文的写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从读物中选择典型的材料来完成这篇“小传”。  D.在完成的习作之后,注明所阅读的书名。  教师在阅完习作后,安排了讨论习作和修改的讲评课。 具体做法是:  A.选一篇习作印发给学生(习作后,附所读三本书的书名),要求大家仔细阅读;  B.讨论;所选材料是否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持征(主要贡献);   C.猜一猜习作中的两则材料各是从哪一本书里选择的,并说明你作如此猜测的原因;   D.提出修改意见;  E.根据讨论所得,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选材要严"--不仅所选的材料要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而且所选材料的角度度也要与习作的中心完全一致。要做或这一点,就必须在深入理解读物的基础上,确定习作的中心,再从所确定的中心出发去选择典型的材料;简单地从读物中抄两则材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答案解析

  • (填空题)

    在语文教学上从苏联引进了其五环节教学法后,就建立起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它具体是指(),从而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