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某位教师关于"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片段。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与探究】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并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小结】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时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 (2)试说明实验教学的意义。
正确答案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简答题)
在讲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时,教师多会借助Flash动画,并辅助黑板画图解,结合动态模型。结合以上案例,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
(单选题)
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在新课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同学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
(单选题)
以下是某位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作用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以下是某位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作用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张老师"传统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复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分析鲁尔工业区区位特点、衰落原因、综合整治措施→得出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呈现辽中南工业区案例→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区位、特点及发展滞后原因、整治措施→辽中南案例的总结评价。 分析传统工业区案例--鲁尔工业区之后,再呈现类似案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材料。 将学生分成四组,设置解决主题的四个不同核心问题,让学生利用鲁尔区案例得出的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方法,展开对辽中南工业区的分析和讨论。 请几位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评价、分析、讲解、拓展,最后归纳案例,指出分析案例要从时间(过去、现在、将来)和空间(不同地区)两个视角来认识、理解、应用地理原理,同时指出不能仅由一个案例来理解原理,以免"以偏概全",因为案例尽管典型但还是有局限性的。该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步骤?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1.这个典故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试着对比作者自身,说说本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引用这个典故的呢?3.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什么?以上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六一居士传》一课时,在讲述文中引用《庄子?渔父》的典故时设计的三个问题,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