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历类考试大学宗教学
(简答题)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圆满造下杀生的罪业?什么样的行为,虽然没有完整的杀业,但也会被罪业染污相续?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比如一个猎人猎杀野兽,首先他亲眼见到一个獐子或鹿子时,认准这是某某野兽,就是明确所杀对象,即第一支分。然后,对这个野兽,生起想杀它的动机,这是生起欲杀之意乐,即第二支分。
之后,猎人用火箭、枪等,击中它的要害,这称为加行采取行动,也就是第三支分。
紧接着断绝那个野兽的命根,使它身心的聚合瓦解,这叫做究竟绝断命根,即第四支分。
如果具足了这四种条件,也就是圆满了杀害众生的罪业。
2)有些人生起杀害某一众生的想法,或者口里也说诸如此类的话,虽然杀生行动没有得逞,但已具足了了知对境、生起意乐这两种支分。尽管没有圆满正行这样的罪业严重,但就如同镜中映现影像一样,罪业已经染污了自相续。
因此,我们平时不能想或者说“我要杀了你”,即使开开玩笑也不行。

答案解析

相似试题

  • (简答题)

    若要构成杀生的罪业,必须圆满哪些支分?有些法师说:“自己以前所造的罪业,以后不能再去回忆,否则,想一次就又造一次业。”这种说法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随喜他人杀生、唆使他人杀生,分别会有何种过失?如果许多人共同杀了一个众生,这个罪业该怎么分?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解释颂词:“具备闲暇圆满之双翼,亦具现见善恶功过目,然被贪图名利网所擒,岂非已入罪业之笼中?”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带着罪业死去不可以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佛子在遭遇痛苦、逆境时,反而会令善法增上、罪业不生?请举一实例。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我们凡夫众生造善业的力量极其微弱,而罪业的力量难以抵挡?对此,你有什么亲身感受?

    答案解析

  • (简答题)

    为什么在十不善业中,杀生最重?杀生有哪些种类?会招致何种果报?你有体会吗?

    答案解析

快考试在线搜题